一,战后不能马上把大军撤回,必须在安南各州府布置驻军,且必须都是精兵强将!”

 “嗯!”朱允熥点头,“朕亦有此意!”

 他要把朱棣那一家分封在安南的用意就是如此,给安南人留一个活阎王。而朱棣对于大明而言,则是朱允熥手中的双花红棍.....

 有事?上!

 “第二,各州府的官员选拔!”解晋又道,“能不用原来的官员就不用原来的官员!”说着,他行礼道,“此处,臣额外还有话....”

 “一并奏来!”朱允熥笑道。

 “安南原先的官员不能用!彼等投降天朝非是惧怕天威,而是担心战火涂炭治下!”解晋继续道,“这些人毫无操守可言!”

 “嗯嗯!”朱允熥不住点头。

 “但若从吏部选派官员过去,且不说我大明的读书人愿不愿意去安南做官!”解晋又道,“即便他们去了,语言不通,民俗不同,又是外来者,必定被人架空!”

 有见识!

 远见卓识!

 闻言,殿中群臣看向解晋,满是赞许的目光。

 打下来的地方再大,也需要有人治理。

 安南数百年来孤悬海外,许多人心里压根就不认同大明!那怎么管?

 用原来的官儿?那就等着别人造反吧!有人造反的时候这些官不但不镇压,说不得还要帮忙掩护提供粮草。

 可是不用,无人可用!

 硬是从大明选派官员,不但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加剧当地人的不满。

 “所以臣觉得,设置郡县可以稍稍往后推迟那么几个月.....”

 “你他妈的诚心跟我过不去是不是?”

 李至刚心中大骂,“我刚提出来要设置州府,选派官员,你就跟皇上说推后?”

 朱允熥沉吟片刻,“怎么个推后法?”

 “臣请皇上在安南设置州府之前!”解晋沉吟片刻,“先开科举!”

 “嗯?”顿时,众人眼睛一亮。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解晋又道,“那就是战后,我朝在安南设置郡县之后,赋税的问题!”

 “臣不知皇上是想额外开恩,在安南行轻税还是要跟我大明州府一样一视同仁呢?”解晋又道,“但无论如何,这二者都有弊!”

 “税轻了,安南人不把中枢当回事!税重了,安南人要闹!”

 说到此处,解晋顿了顿,又道,“不管税收轻重,当地的官员和地方豪族都一定会串通一气,对抗朝廷的法令!”

 “所以臣认为,最好行分化之策,开科举!而且是让安南的读书人,选其中良善之人,入京参加我大明的科举,成为皇上的天子门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