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淡淡的说了一声。

 正值年底,各部的事都多。而吏部的事不但多,却格外的重要。

 因为吏部掌管着大明朝所有官员的升迁,考核,外放之事。

 侯庸先是喝了一口热茶,把那摞公文最上面的一件拿在手里。

 刚一翻开,顿时皱眉。

 “原泰州教谕王志高,经吏部考核,升济南知府!”

 “胡闹呢!”侯庸心中怒道。

 一州的教谕,即便是升官也该是学正,即便是朝中有人也不过是州府的副手.....

 怎么一下就升到知府的位子,而且还是济南那样的天下名城,雄关大府?

 侯庸又低头看了眼这件公文的落款!

 侍郎陈迪!

 “胡闹!”

 侯庸心中又是暗道一句,拿着公文起身,就朝外走去。

 他这么一走,顿时吸引了南书房所有人的目光。

 侯部堂刚进来就要出去?

 而且看面色不是很好?

 ~~

 侯庸大步流星,出了宫门转千步廊,径直走入吏部衙门。

 “请陈侍郎来!”侯庸在自己的公事房内坐下,对书办吩咐道。

 不多时,吏部侍郎陈迪,急匆匆的进来,“下官见过部堂!”

 “哦,来了!”侯庸正看着公文,遮住半张脸,“坐!”

 等陈迪刚坐下,侯庸忽又开口,“知道我找你什么事儿吗?”

 陈迪又忙站起身,“下官不知!请大人明示!”

 啪!

 侯庸把手中的公文直接扔在了桌上,抬头看着对方,“国家任免官员,何其郑重慎重!历来选用官员,不但要看为官的履历,更要看其人品德行!”

 “而且,升选官员更不能随意破格!这个王志高,本部堂特意看了他的考评,为官十余载,未在历年考核优等之列!”

 “也就是说他这个官不上不下的!怎么在你这,升了济南知府?陈侍郎,本部堂看你也是办差严谨之人,从未听说过你有徇私舞弊之事....”

 说着,侯庸点了那份公文,“你如实说,这是怎么回事?”

 陈迪微微苦笑,躬身道,“您当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知道什么?”侯庸皱眉。

 “这人是李少保的关系!”陈迪压低声音,几乎细不可闻,将这王志高的来历仔细的说了一番。

 霎时间,侯庸大怒。

 你李至刚不过是加赏吏部尚书,又不是真的实授吏部尚书,把手都插进吏部来了?

 等等!

 忽然,侯庸猛的想起在午门前李景隆的那番话。

 随即脸上的表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