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有人带头,再加上巨大的利益,众人纷纷开口,“请大人栽培!”

 李至刚得意一笑,他这头猎狗,终于有了自己的爪牙。

 这时,张泰忽然问道,“大人,为何是山东?”

 “你附耳过来!”

 ~~

 如此如此,众人在李至刚的讲述中,逐渐明白。

 “大人要先拿山东,乃至整个北方下手?”张泰沉思,“可是,动作若大了,那南方的士绅如何看?”

 “他们也不是傻子,定然知道大人查完了北方就要查南方,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徐良也跟着说道。

 “只怕大人在北方还没查完,南方的士绅就鼓噪起来!”张思恭接口道,“满天下的士绅非议,咱们顶得住吗?”

 “短视!笨!糊涂!”

 李至刚连骂三句,而后冷笑道,“唇亡齿寒?若是士绅们懂这个道理,一百多年前,蒙元都过不了黄河!”

 说着,忽然一笑,“我告诉你们,他们不但不会鼓噪,还会看热闹,你们信不信?”

 几人面面相觑,满是不解。

 “南北不和呀!科举都是南北榜!”李至刚大笑道,“咱们查北方,无论是南方的士绅,还是朝中的南方官员,都会落井下石拍手叫好!谁会帮北方出头!他们巴不得皇上把北方查得人头滚滚!”

 “到时候,北方士绅的名声臭了。北方的读书人自然也就臭了,那么做官的南人,是不是就更多了?”

 “咱们查处北方,南方出身的官员和士绅不但会落井下石,还会助咱们一臂之力,推波助澜唯恐事不够大!尤其是江南出身的清流们,早就看北方的官员们不顺眼了!”

 “先前是凌汉,现在的侯庸,张紞都是北人,铁铉,韩克忠....”李至刚不住冷笑,“国朝之处,除淮西勋贵之外,朝中朱紫江南占半数,而现在呢?”

 忽然,边上的张思恭眼睛一亮,“大人所言甚是,查处北方,江南清流还有士绅必定欢欣鼓舞。呵呵,等查江南的时候,怕是北方出身的官员们,也会同仇敌忾!”

 李至刚端起酒杯,“明日一早本官就把你们几位的保举折子递上去!”

 “多谢大人栽培!”

 “然后,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查账!这把火越旺越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