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那就是晒盐场的主事,安心晒盐赚钱就好,打打杀杀的事情还是让别人来吧。

 于是楚韵非首先站了出来,说道:“既然甲长要扩编人马,那属下之前的那七十多个兄弟都是好手,如果甲长不嫌弃的话,属下肯定甲长收留,整编入各旗之中!”

 刘衍大笑着说道:“好!现在楚主事已经是咱们大盘堡的一员,那些盐丁兄弟自然也是一样。”

 随后刘衍便宣布新的军制,在原本旗的上面,增加一级建制,称之为哨。

 现在陈勋等六名小旗官率领的各旗扩编为哨,具体如下:

 原本队一级的建制统一为单一兵种,一队之中由一名队长(兼任旗手)、三名刀盾手、八名鸟铳手或长枪手组成,一队依旧是十二人的编制不变。

 旗一级的建制由原本的下辖三队墩军,扩编为下辖四队墩军,其中两队长枪手、两队鸟铳手。一旗的主官称为旗总,另外配属一名传令兵(兼任鼓号手)、一名旗手。由此一旗的兵力达到五十一人。

 在旗一级的建制之上便是哨了。

 每哨下辖三旗兵力,每哨的主官依旧是陈勋、王越、汪博、许铭、苗绍、张义这六个小旗官,刘衍给他们每人配属一队护卫、一队夜不收、五名鼓号手、五名传令兵,一哨的兵力为一百八十七人。

 如此,刘衍任命小旗官陈勋指挥前哨,小旗官王越指挥后哨,小旗官张义指挥左哨,小旗官汪博指挥右哨,小旗官苗绍指挥中哨,跟随刘衍行动。

 小旗官许铭原来指挥的夜不收旗全部分配到各哨去,然后刘衍在剩下的夜不收墩军基础上,将缺额补充上,组建骑兵哨。

 至此,大盘堡的墩军扩编之后便有六个哨的兵力,合计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在原本的兵力基础上直接增加了五倍。

 此时众人听完了刘衍的扩编计划,都是瞠目结舌,一个小小的屯堡竟然要组建一支千人大军,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这样的兵力已经超过夏河寨前千户所的驻屯兵马了!

 小旗官汪博小声嘀咕着:“甲长不会是被那上千饥民给刺激到了吧?”

 其余几人都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刘衍却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扩编所需的兵力,除了楚主事带来的七十多盐丁之外,还要从堡内的军户之中抽调,在半月之内补齐,然后立即开始训练。”

 “另外,大盘堡墩军的军饷标准也要提高,普通墩军每人每月三两军饷,队长每月三两五,旗总每月四两五,小旗官每月六两。夜不收将士的标准比同级的墩军高一级,每人每月三两五,夜不收队长每月四两五。”

 陈勋微微皱眉,说道:“甲长,如此咱们大盘堡就要抽出四分之一的人力组建兵马,堡内的青壮男丁几乎全都要抽调出来,这样一来明年的春耕人手肯定不足了。”

 赵民也担忧的说道:“如果按照甲长提出的新军饷标准,那咱们每个月光是军饷的开支就需要三千五百多两,这开支太大了!”

 旁边谭晓大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甲长的雄心壮志我等都明白,只是突然间扩编这么多人,要配备的兵备也是问题。现在咱们大盘堡内的长枪、刀盾和鸟铳差不多能够凑齐,可是铠甲的缺额却有很多,恐怕短时间内装备不齐。”

 小旗官许铭也跟着说道:“另外战马也是一样,要再增加几十匹战马,花费也是不小。”

 现在一匹战马每个月的支出基本相当于三名墩军的军饷还要等,需要十两多,一哨一百八十七匹战马,加上各哨内的传令兵也要骑马,加在一起就是三百多匹,先不说采购的费用,就光是每月养马的开支便又是三千多两银子!

 如此浩大的开支,即便大盘堡如今收入不菲,也是难以为继的,毕竟军屯和各处都要开支,盘子铺的太大了。

 于是刘衍思考了一下,说道:“军饷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必须要涨,没什么可讨论的。”

 “不过谭主事说的铠甲却是是问题,我看不如这样:优先给刀盾手和长枪手装备铠甲,鸟铳手延后,我也会想办法招募铁匠等人手的,如何?”

 谭晓大说道:“如此,那我火器督造处便没有意见了。”

 “至于战马的问题,各部的传令兵可以暂时不配备战马,先找一些善于奔跑者充当传令兵。等到咱们战马慢慢多了之后再给传令兵配备战马好了,这样一来只要给骑兵哨和各部夜不收装备战马就好了。”

 可是众人算了算,即便如此也至少需要两百六十匹战马,刘衍只好让小旗官许铭负责此事,这段时间不管多少钱,也要尽快将战马买齐。

 好在现在各处的卫所兵为了生存赚钱,很多人暗地里通过黑市出售战马,朝廷也是屡禁不止,刘衍才能搞到这么多的战马。

 当然也有很多“战马”其实只是驮马而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