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柱、白广恩、李辅明等人一一就座。洪承畴也已经坐在上首,监军马绍愉、监军张若麒坐在两侧,众人都已经坐好。

 此外辽东巡抚邱民仰,还有诸多兵备、通判、同知等文官,也纷纷坐好,不过众人都在坐在众总兵官的身后,毕竟此番军议还是以众总兵为主。

 此时刘衍看着洪承畴的精神很好,儒雅的脸上满是笑容,而且还不时向众将问好,命左右给众总兵、文官分发蒲扇,并且端出冰镇瓜果。

 刘衍也拿起一片凉瓜吃了起来,心中暗道:“看来战事顺利,洪承畴的心情不错啊,就不知道接下来,洪承畴准备如何进军了。”

 刘衍吃的还算矜持,再看其余几个总兵官,此时已经吃得满脸都是汁水,白广恩、李辅明、左光先几人更连皮都吃个干净,让刘衍错愕不已,你们几个好歹也是总兵官吧,怎么像是没吃过东西一般?

 众人吃了一阵之后,便心满意足的擦了擦手,洪承畴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是准备开始议事了。

 “今日诸位也都看到乳峰山的情况了,奴在有样学样,在乳峰山上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就是想借此来消耗我军的兵力,本督决定不能被奴贼牵着鼻子走。”

 此时明军各部的夜不收拼着伤亡,不断对清军在乳峰山各处的布置工事进行探查。虽说清军哨骑阻拦得非常得力,不过青莱镇新军各营的夜不收大都装备了千里镜,可以在近处观察山上的情况。

 刘衍也命各营夜不收向自己禀报的同时,也抄送给洪承畴知晓。

 此时洪承畴已经命幕僚将这些情况整理出来,就在军议中向众总兵官等人通报起来。

 按照青莱镇新军夜不收的详细查探,清军的土墙壕沟布置主要集中在乳峰山、黄土岭两处,大多是那种两沟三墙式,依着各山岭层层布置。

 清军挖掘的壕沟与刘衍设计的防线非常相似,内都有陷井尖刺,可见清军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清军修筑的土墙或是石墙也有所不同,并不是刘衍设计防线的那种矮墙,而是一种类似寨墙的小型城墙,高约一丈左右。各处山岭平缓处,寨墙高,如城墙那般,人可登上寨墙作战,并设有多道寨门。险要处寨墙略矮,到人胸口处,以守军巡弋为主。

 这种寨墙算是主墙,主墙前面,挖有一道深深壕沟,使得寨墙事实上高约一丈多到两丈多。

 在这种寨墙壕沟前面,每隔一段距离,又挖掘有两道小壕沟。这两道壕沟略浅些,约有八尺深,壕沟后或设矮墙,或在边上布置拒马,打上木桩。木桩之上,则绑有绳索,绳上挂着铃铛,铃铛旁布置大犬,这是防止夜间有人偷营袭壕。

 乳峰山与黄土岭都由大小众多山岭构成,沿着每道山岭,清军都修筑了土墙壕沟。如此清军依托防线层层设防,就是攻下一道山岭,还要面对另一道山岭,明军各部要逼近到主峰之上,不知要如何苦战,不知道要折损多少将士。

 这还只是乳峰山、黄土岭的情况,根据青莱镇新军与其余各部明军夜不收的探查,清军还在多地布置了类似的防线,比如松山岭、毛家岭等地方,几乎将明军通往锦州各处的道路全部封锁住了。

 此时众人都是眉头紧锁,局势如此,看来想要解锦州之围,就一定要攻山,现在的问题是,是先攻乳峰山还是黄土岭?

 这里面的观点分歧,分别以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宁远总兵吴三桂为代表。

 吴三桂认为,现在锦州危急,大军自然要优先攻打乳峰山,尽快打开进入锦州要道,以免夜长梦多。

 随后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镇官总兵马科、密云镇总兵官唐通,以及祖大乐、松山副将夏承德、游营参将刘正杰等辽东一派将领的支持,毕竟众人或多或少都与吴家、祖家有关联,自然希望先行解救锦州城。

 对此刘衍当即表示反对,刘衍认为清军在乳峰山布置森严,刘衍认为清军就是想效法自己在巨鹿、济南的作为,借助山势防线消耗明军的兵力,明军绝不能让清军的奸计得逞。

 刘衍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清军在短时间内攻下锦州不大可能,明军就算解围,也不用急于一时。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扫清松山外围的威胁,如东面的黄土岭,东南的松山岭。只要明军扫除了这二处的清军兵马,进可解松山之忧,远还可以逼向小凌河,占领小凌河堡,顺着河道,攻击锦州东面。

 洪承畴看着争论的二人,也是微微皱眉,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