辎重会优先提供给辽东军,伤亡的将士也都会记录在案,全部都有抚恤发下。

 看着和颜悦色的洪承畴,刘肇基激动得双眼微红,心中更是踏实,自己的辽东总兵终于是坐稳了。

 此时各镇大军陆续抵达杏山一带,洪承畴将首战告捷的事情翻篇,然后便提起支援松山的事情。

 根据各部夜不收的奏报,此时清军各部依然在猛攻松山堡城,城内守军苦不堪言,松山随时都会被清军攻下。

 而杏山到松山不过二十里,待到洪承畴询问谁愿意率部为先锋前往松山堡,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自告奋勇,仍愿率大军前往救援。

 不过洪承畴考虑辽东镇刚刚经历了大战,已经折损了三千多人,不宜再为先锋,于是便派山西镇总兵官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各率本部兵马前往救援。

 刘衍见状心中暗笑:“洪承畴一下子就派出两个总兵前往松山,这是要再拿下一阵。另外,洪承畴应该还想着让吴三桂也拿下一功,顺便抬举他一番。”

 吴三桂和李辅明当即领命,二人随即集结各自军中的家丁及铁骑先行一步,吴三桂率部七千,李辅明率部一千五百,二人步兵随后结阵跟进。

 当日下午,吴三桂汇合李辅明率领八千五百精锐铁骑冲到了松山城下。

 此时正在围攻松山堡城的清军有一万余人,根本没想到明军铁骑会来得这么快,仓促应战之下,被明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很快便退了下去,在松山堡城外与吴三桂、李辅明部对峙了一番后,便撤往乳峰山一带。

 此番吴三桂、李辅明部又是小胜一场,斩首九十八级,洪承畴率部抵达松山堡城后,对二人好一番夸赞,监军张若麒也为二人记上一功。

 随后洪承畴率部进驻松山堡城,并且命各镇总兵官多派夜不收打探周边情形。

 两天后,各部夜不收陆续传回消息,洪承畴带着一众幕僚将各路情报一一汇总、筛选,然后召集各镇总兵官通报军情。

 此时清军在松山堡城东北方向的黄土岭一带扎营,观清军营垒的营帐数目,应该是清军的主力所在。

 而且清军各旗兵马还深挖壕沟,企图以壕沟截断明军前往小凌河等要地的通道。

 在杏山西北,临近女儿河的毛家沟山岭一带,同样清军兵马驻扎,在乳峰山上更是连营密布,松山前往锦州要道上,到处都是清军的斥候,几乎将前往锦州的要道完全遮蔽住,现在明军各部的夜不收已经很少能够突入锦州一带了。

 刘衍闻讯也是忧心忡忡,看样子清军已经大体完成了部署,现在就看洪承畴准备如何接招了。

 这天下午,蓟辽总督洪承畴带着刘衍等各镇总兵官,以及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等人,冒着烈日酷暑巡视杏山堡内外。

 众人一番勘查之后,刘衍特意指出弘螺山是后路上的重要据点,应该予以重视。

 弘螺山在杏山堡、大兴堡以西,离杏山堡约十里,西面过去,就是绵绵群山,一直蜿蜒到女儿河南岸。

 弘螺山海拔不高山势平缓,不过山下就是一马平川,有一条杏山前往松山的大道。山上树木也不多,多是荒草泥土,顶上还有一个废弃的火路墩,原是墩军的了望之地,一条小道从山下大道直通墩台。

 众人登上弘螺山,都出一身大汗,洪承畴虽然同样汗流浃背,但仍然保持儒雅礼态,他站在废弃的火路墩之旁,极目望眺,叹道:“此地确是要紧,若扎一军,便可南北呼应,防止虏贼包抄,环壕绝我。”

 张若麒也点头说道:“弘螺山北应松山堡,南呼杏山堡,控制松杏要道,位置确实紧要,此地建立一寨,必务坚固。”

 此时刘衍也在山顶,身旁跟着青莱镇新军一众游击将军,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大同镇总兵官王朴、蓟镇总兵白广恩、辽东总兵刘肇基、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总兵马科、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密云总兵唐通,也都各率麾下游击及以上的将官随同。

 刘衍也听见张若麒的话,于是说道:“张监军所言甚是,本镇之前已经提出,要分出一营将士留守后方,这弘螺山,便由我军前营将士驻守,若贼奴大军进攻,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弘螺山西北面陡峭、沟壑纵横,奴贼大军定然难以爬上,新军前营将士只需要防守东北和东南两面即可,防守的压力并不会很大。

 所以刘衍的设想,便是防效当初的巨鹿之战、济南之战,在弘螺山上挖壕修墙,再布置火炮、鸟铳,形成犬牙交错的坚固防线,跟来攻的清军兵马打一场阵地防守战。

 此时洪承畴笑着询问了一番,想看看刘衍准备如何驻守这里。

 刘衍便指着这边的地形,对众人说道:“督臣、诸位请看,此山东南、东北处,都有山道直达山顶,我军可沿着道路,在险要处层层设立矮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