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如此一来,上游的那座水坝肯定满足不了需求,看样子水坝也要继续改建,至少要加高、加固一番,才能让南河下游的水流更加湍急有力。

 陈勋想了一下,上前道:“大人,如果要打造两百座水力钻床,这耗费的钱粮恐怕不少。况且,以现在这些水力钻床的产能来看,也能满足我军需求了。”

 刘衍道:“钱粮的事你不必担忧,相关的钱粮花费,让谭主事、徐主事拟定一份预算,核准之后便会拨付下来。至于产能的问题,现在虽然暂时够用,可是鸟铳是消耗品,日常实弹射击也会耗损鸟铳的寿命,所以提高鸟铳产量,多储存一些是必须的。”

 刘衍还有一点没有明,那

 就是将来等到灵山卫的冶炼技术再成熟一些,刘衍便是要研发刺刀的,燧发鸟铳、定装弹再加上刺刀,刘衍就可以取消军中的长枪手,甚至实现全军火器化,到时候对于燧发鸟铳的需求将会激增。

 所以现在做好前提准备是必须的,灵山卫的武库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燧发鸟铳储备。

 以往火器督造处的工匠们,一个月可以打制燧发鸟铳一千一百杆左右,铁甲一千二百余副。

 现在有了这种水力钻床,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产能就提升了不少。如果灵山卫再建立两百座水力钻床,加上现在已经建好的十座水力钻床,以一个工匠照看五座钻床计,二百一十座水力钻床,只需四十二个工匠看管,其余的工匠就可以腾出手来制做鸟铳的其它部位。

 不但如此,一座水力钻床一个月可以钻取铳管六十根。两百一十座水力钻床全部打造好,就算按照一半数量来制造铳管,一个月也可以钻取镜管六千三百根,使用更少的人手,却是以往灵山卫工匠生产效率的六倍之多!

 这样的产能,在眼下的大明,可以称得上“恐怖”二字。

 这么明显的技术优势,虽然这种水力钻床成本较高,对刘衍来还是非常值得的。他来自后世,深知机械力量对比手工力量的优势,有了使用改进的机会,为何不用?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但如此,徐乐这些时日在这

 边,甚至还研究了如何使用水力锻锤盔甲,而且有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徐乐还对那座制作铠甲的水力钻床进行了改造。

 于是刘衍在众饶簇拥下,来到兵甲督造处的工坊内,徐乐向刘衍展示了一个奇怪的机械,与刚才看过的那个水力钻床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个机械虽然也是使用水力,但是刘衍怎么看,都像是自己见过的一种水力舂米器械。其实徐乐的灵感来源便是此时大明民间的水力舂米机。

 起初,那水力舂米机械早在秦汉时便有出现,原理很简单,长长的水维一端连在石向里,一端连着一个方形水箱,然后用竹子当水管,将水引入水箱之中,当水箱的水注满时,水的重量使箱子往下沉,另一头的水维就被高高抬起。当箱中的水倒完之后,箱子轻了,往上升起。另一头的水维就会往下落,重重地捣起米来。如此一下一下,完全不需要人力,非常方便。

 徐乐借用了水力舂米机的想法,只是将某些部位改进一下,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等有一日完善后,将之用于盔甲部件的锤打。

 看了这几个水力机器,刘衍颇为兴奋,自己治下的科技力量终于有了一定的积累,假以时日,当有一机会成熟,大明的工业革命会否从自己治下诞生?

 刘衍这边高心对众人称赞一番,徐乐抱拳道:“大人,属下想,那两百座水力钻床,可否分出

 八十台,专门制造成这种改良过的,属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水力钻床完善到位。”

 “可以,就这么办吧。”

 随后刘衍下令,给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的工匠们,多发放了一个月的工钱,以示奖励。

 谭晓大、徐乐等一众工匠欢呼雀跃,就连魏汉和陈勋也有奖赏,皆大欢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