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外挺枪刺中人形木把上各个目标,而且他们冲刺时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给卢象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遇到胆子点的敌军,见灵山卫长枪兵这样气势汹汹的冲来,气势上先矮了三分,怕难以挡住他们的一枪之合。颜继祖看得脸色有些白,刘泽清和即墨营参将与游击也觉得灵山卫的将士杀气过重,不过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好兵。

 看完了这些之后,卢象升想起了在巨鹿之战中阵亡的将士,道:“刘衍,你随我前往夏河寨前千户所,然后召集千户所城内军民百姓,本督要亲自向他们宣慰抚恤。”

 刘衍当即领命,急忙让许铭先一步去打前站,然后自己随着卢象升,以及大队将官人马,浩浩荡荡的朝着夏河寨前千户所赶去。

 当日傍晚时分,刘衍与卢象升一众抵达夏河寨前千户所城,然后刘衍指着城北,道:“督

 臣,属下率部返回之后,将阵亡将士的衣冠葬在那边,属下为阵亡将士建了坟冢,又修建了一座庙宇。”

 卢象升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最后他道:“刘衍,你带本督前往观看,本督要亲自为阵亡将士上香祭拜。”

 夏河寨前千户所城南,在一块向阳的坡地前。

 卢象升与颜继祖、刘泽清等人向战死的新军将士祭拜上香后,望着堂上那密密麻麻一千多个供奉的牌位,堂前香火缭绕,卢象升沉默了很久,他问刘衍道:“刘衍,这供奉的军民祠庙,可有命名?”

 刘衍回答道:“还没有,属下敢请督臣赠下匾额,以告慰战死将士的英灵。”

 卢象升长叹一声,道:“当年岳武穆曾有言,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下太平。如今虏骑进犯,衮衮诸公袖手无策,甲胄之士胆怯而不敢进,下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夫奋不顾身而继之以死,古所谓烈丈夫也,我等饱读圣贤书,竟给这些新军将士给比了下去。”

 “取笔墨来。”

 很快,卢象升大笔一挥,写的却是“忠勇”二字,字体遒劲有力,颇有揽摘月的气势,旁边还有卢象升的字号与印章。

 写成之后,卢象升也很满意,左看右看,旁边的颜继祖也是满脸的欣赏之色。

 卢象升对刘衍道:“刘衍,这祠庙就命名为忠勇祠吧。”

 刘衍大喜感谢,他吩咐指挥同知王炆镇去找工匠

 ,将字副赶快裱糊制成匾额挂上。

 在一干热羡慕的眼神中,王炆镇心翼翼地捧着卢象升的墨宝而去。

 此后,那些供奉阵亡将士的忠勇祠每年仲春都有祭祀,加上平日军民百姓的参拜,香火极旺。

 随后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外,卢象升看着招集来的军民百姓连连点头,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军户百姓与别地的军户很是不同,百姓的脸上稍有菜色,虽然能看出来并不是很富裕,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来吃得饱、穿得暖,在如今这个世道已经非常难得了。

 而且那些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很好,不个个红光满面,却也是精神抖擞,生机盎然,他们个个都站得笔直,对前途充满希望。

 对此颜继祖也是抚须赞许,内心中对刘衍的评价,更高升了一层。

 不过,似乎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军户百姓多了一点,毕竟这里只是一个的千户所,看聚集的人口,己经大大超过一个千户所的规模。

 卢象升也看出这一点,他略略问了刘衍几句,刘衍回答:“此前有不少流民南下,属下见状便将他们尽数转移到千户所城之内,将他们编为军户,让他们免于饥寒,沦为盗贼。”

 卢象升点头道:“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刘衍你这样做很好,百姓有了活路,才不会从贼作乱。只是丁口众多,你又如何养活你治下的军民百姓呢?”

 刘衍道:“兴

 修水利,开垦农田荒地,军民百姓有了自家的田地,才会安心耕种操练,将来屯田大兴,也可裕养军民。”

 卢象升问道:“屯田之资,所费不吧?”

 刘衍道:“卑职多方设法筹措,上官们也体恤卑职的困苦,免了开垦荒地三年的屯粮征收,灵山卫上下,都是感激不尽。”

 卢象升叹道:“刘衍你能做到这一步,真是难得。”

 最后卢象升宣慰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军民百姓后离去,他带来的几百两银子,也尽数留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内,分发给前来的百姓。

 看得出来,卢象升离开的时候心情还是很好的。临行时,刘泽清、参将张友勋、游击将军李继文、游击将军胡宗明等人都招来刘衍了几句话,他们神情亲切,不过都向刘衍讨要了一杆新式鸟铳而去,刘衍又哪能拒绝呢?

 卢象升走后,传闻刘衍得到卢督臣赏识的消息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刘衍彻底坐实了卢象升心腹的法,之后上门贺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