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胜利鼓舞一下。

 卢象升的话让众将好一阵沉吟,依他们的想法,当然只救庆都为好,这里的清兵不过千人,自己一万数千大军,还是吃得下的,特别军中有刘衍部存在,虽然宣大三镇的将官们还没有真正见识过刘衍所部的战力,可是能够被子看重,并且也取得过对清军作战胜利的兵马,怎么也不会差劲的,定然是一支强军。至于定州与高阳,那边的鞑子兵人数还是多了些……

 刘衍对定州与庆都没什么概念,如果要救援,只能救最紧要的,那便是高阳了。不管怎么,那里是孙承宗的所在之地,自己不能眼吩睁地看着他全人家战死,这样的忠良必须救援。

 当下刘衍起身道:“督臣,末将愿领麾下兵马,

 前往高阳,以解孙阁老之围。”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卢象升还没有话,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己是道:“万万不可,奴贼势大,刘将军以区区数千兵马迎战大敌,可谓凶多吉少,本军门又岂忍心见刘将军送死?”

 接着王朴又诚恳地对卢象升道:“督臣,兵分则弱,救援之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不如我军先抱成一团,先立足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徐徐图之。”

 笑话,夏河寨新军这样一支强军不放在身边,王朴怎么会安心?刘衍要领军离去,那是万万不可的,现在身边的兵马多一分,就多了一份保障。

 一旁的杨国柱也不愿意刘衍离开自己身边,他和颜悦色的对刘衍道:“刘将军,你且坐下,听督臣如何,如今大敌当前,绝不可意气用事,要持重。”

 刘衍眼见王朴和杨国柱都如此畏敌,心中也是一沉,宣大三镇的明军还是胆气不足啊!

 于是刘衍便抱拳行礼,一言不发的坐回到远处,冷眼看着众饶“表演”。

 只见杨国柱又对卢象升道:“督臣,末将也以为刘将军忠勇之心让人佩服,然而奴贼势大,在当下的关口,万万不可起分兵救援之念。一旦被奴贼分而击之,我军就凶多吉少了。”

 一旁的虎大威沉吟良久,此时也站出来道:“督臣,我宣大兵马的确不宜分兵,以末将之见,不如先解庆都之围,庆都至定州不远,

 庆都之围一解,定州的清兵也失去了屏障,我军可顺势解了定州之围。如此两战两捷之后,我等可携大胜之威,全师前往高阳,以解孙阁老之困。”

 王朴拍案叫绝,大声道:“虎军门所言,当是老成谋国之言,如此,我军定然能连战连捷,上报皇恩!”

 此时听完众饶意见,卢象升也下了决心,以宣大官兵目前情况,还是畏惧清兵之心较多,分兵救援之事,确实不成。还是先消灭庆都的敌军,扭转将士们的畏敌怯战情绪之后,再作计议。

 不过以现在的局面来看,卢象升只能希望定州与高阳的守军,能坚持到自己援兵到达的那一了。

 正在这时,忽听帐外警报声不绝,一个亲卫匆匆冲进大帐,对卢象升禀报道:“启禀督臣,南向数里发现奴贼一部,约有千人,正朝我宣大营地而来。”

 帐中众人听到这里个消息都是悚然而动,没想到清兵竟然直接冲来,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第一个跳了起来,大声喝道:“奴贼有多少人?”

 得到千饶肯定回复后,他冷哼一声,威风八面地对卢象升抱拳施礼,大声道:“督臣,末将愿领军出战,将这股奴贼杀个片甲不留!”

 刘衍见状也是哑然,这个王朴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丢下友军临阵脱逃之事,可是没少干,是劣迹斑斑也不为过,今这是怎么了,竟然主动请战了?

 随

 即刘衍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此时宣大各镇兵马经过休整之后,战力已经有所恢复,王朴的身后有一万多各镇精兵,心中自然有底气,而且当面的清兵也只有千余人,明军在兵力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所以站出来抢个头彩也是可以的。

 “也好,就借此机会看看宣大镇兵马的真实战力如何。如果真如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宣大镇兵马都是敢战精锐,那我率部跟着卢象升去一趟巨鹿也可以,搏一场军功,为将来铺路。”

 刘衍心中暗道:“可是如果宣大镇也像其他明军那样,除了卢象升的标兵营之外,其余各部都不堪大用,那巨鹿之战不打也罢。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早做打算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