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工匠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即便这个铳管已经不算太短,但是谭晓大却力排众议,认为鸟铳不能只追求射程,而应该是射程、威力和质量相互融合的产物。

 随后刘衍便看到了打造鸟铳的第二步,那就是修整内膛。

 这时的铳管还是粗胚,且芯体不直,膛内也粗糙不平,除了把管身外部打磨光滑,最重要的就是用钻头将铳膛钻大、钻光滑。

 在明代,一般的钻头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是很硬,而且都是人工钻膛,所以打造鸟铳所需时间的一半都是在钻铳膛,而且每最多只能钻一寸,想要钻完用时可长达一个月。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

 在刘衍看来,明军鸟铳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解决的办法有两方面,一是改进钻头,二是改变钻孔方式。

 制造钻头的钢很好解决,现在火器督造处就可以炼制出优质的钢材来,不但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而且还可以用来打造将来必须要研制的车床、冲床等设备。

 至于钻孔方式,让刘衍感到欣慰的是,谭晓大已经想到了有效的方法,那便是采用畜力的简易车床。日后等条件成熟之后,谭晓大甚至还打算在将建议车床改为精钢打造。

 所谓简易车床就是一个放大的横置手摇钻,不过是用畜力代替手摇。

 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铳管,现在只要五六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铳管。

 铳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此时明军装备的火铳都属于原始火绳枪,铳身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铳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相对于成熟的燧发枪而言,火绳枪的弊端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缓慢。

 戚继光就曾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十几道程序,而在同时期的欧洲,也有相关文献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比大明的火绳枪还要繁琐。

 其次就是火绳枪在雨雪气和大风气无法使用,雨水会把药门的引火药打湿,大风会把药门的引火药吹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刘衍在后世见惯了各种先进火器,对于火绳枪的繁琐步骤更是深恶痛绝。

 用刘衍的话讲:“一分钟开两枪的速度,是不可容忍的,更是致命的!”

 于是此番研制的过程中,谭晓大专门设计了燧发枪的机制,解决了火绳枪的上述缺点。

 燧发枪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在火铳手射击时,只要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击打在火门边上,便可以冒出火星,从而引燃火药击发。

 如此一来便大大简化了射击的步骤,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得火铳手的射击速度赶上、甚至是超过了弓箭手,真正形成了火力上的压制!

 而且,让刘衍更为惊叹的是,谭晓大不仅仅是仿制和学习,而且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谭晓大为了让自己设计的新式鸟铳可以在大风气里使用,减少雨雪气对燧石的影

 响,还特意在药池的上方装了一个盖子,火铳手在扣动扳机的时候,药池上面的盖子就自动打开,以此来保护燧石,让燧石时刻可以保持干燥。

 铳管和击发装置的制造过程看完之后,就意味着新式鸟铳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新式鸟铳的性能了。

 比如使用精钢制作铳身配件,以便加强新式鸟铳的坚固度及耐久度,用硬木制作木质枪托和铳身护木。

 同时为了射击得力,谭晓大还特意将新式鸟铳的枪托设计成公鸡颈对接式,这样一来更加容易握持及贴腮瞄准,在铳管末端设计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简易准星帮助火铳手瞄准。另外,谭晓大还准备加装两个精钢制作的活动式枪背带扣环,方便墩军将士们长途行军。

 刘衍此时心情大好,谭晓大仿制的这杆鸟铳,已经与后世近代的步枪外形非常相似了,虽然射程和射速还有不的差距,可是跟这个时代的火器相比,已经可以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