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对病患而言,可能是致命的。

 “胜利,如此命名,只怕以后的医界都要敝帚自珍了……”

 这话,祝师说不出来,但董师说的出口,医家各脉本就有门户之别。

 李胜利的麻杏石甘汤,是在经方上做出的变化,一旦这么行事,以后,新的药名只怕要层出不穷了。

 “对,中医就是要自珍自重,想要诋毁取缔我们中医的,就不要想着受益于中医了。

 中医没有门户之见,但中医师可以有。

 除此之外,我们不重视的中医,小鬼子当年可是掳走了很多传承典籍。

 南韩的汉医,岛国的汉方,都是承中医一脉发展起来的。

 时移世易,他们已经不再是藩属,中医也要对他们另立规矩了。

 中医之秘、秘在剂量,除了厘清理论之外,对药性的厘清,也要提上日程了。

 此类,秘传,绝不轻易示人!”

 许多事,之前还是有遮羞布的,如今李胜利当面提出来,就算是没了遮掩。

 董师跟祝师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是中医界的大拿,而且各自有职位,所站的高度也有。

 他们俩清楚的知道李胜利说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中医得罪的人会更多,但中医的活力,也会成倍的增加。

 一旦厘清了理论跟药性,精准施药就有了基础,不用培育新的弟子,现在的一些中医师,就可以再进一步,成为医家。

 毕竟,辨药对于绝大多数从事中医的人而言,都是很难跨过去的一道关隘。

 一家医脉的传承人可以一点点从药柜到药山,慢慢的熟悉药性,但普通人是不成的。

 走遍大江南北,话说出来简单,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一旦药性有了准确的标准,经方的作用就大了,控制好剂量的经方,完全可以做到精准。

 如今还没有靶向药一说,但精准的中药汤剂跟靶向药是差不多的。

 一剂药方里,除了君臣佐使,还有升降浮沉,就跟三分当归差不多,当归头行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

 中医想让这剂药作用在哪,就可以作用在哪,如果中药药性,能得到完美的诠释,中医药剂就是真正的靶向药了。

 只是这话,当宏世大愿听听还成,真要做成,恐怕至少要穷几代人之功的。

 “胜利,医学乃博爱之学,少些门户之见才好。”

 老祝这话说的就有些唯心了,不仅李胜利这边不感冒,柳爷跟董师,都是一脸的嫌弃。

 这话说的,中西医如果没有门户之见,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祝师,誊写药方还得一段时间,相请不如偶遇,咱们来了洼里,就给洼里的社员看看?”

 祝师的话说的不对,李胜利不是柳爷,没法直接反驳他,刚刚那话说的有些失水准,柳爷这边也不屑反驳。

 见气氛要尬住,李胜利也没让老祝闲着,手一指,就把洼里的老头老太推荐给了中医大的教务长。

 虽说洼里的老头老太,已经被李胜利内定为了试药员,但是,除了洼里,李胜利这边还有山上村跟马店集,未来的病患有的是。

 能被中医大拿问诊,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祝师迫于无奈,只能动手。

 李胜利这边推了一下赵彩霞,示意这丫头把家里的爷爷奶奶也叫来。

 凭着自己的医术想要看一些病症,只怕十年都算是短的,对一些老头老太而言,还能不能等上十年,是不好说的。

 赵家的海爷肺不太好,这种病在农村最是伤命,就跟大前天送去医院的那老头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撒手人寰。

 “小爷,您这逮着蛤蟆攥出尿的手法可不太好。

 人家是来问药的,您这么弄,下次您上门,只怕人家也轻饶不了。”

 柳爷跟董师没什么隔阂,见李胜利见缝插针,当着董师的面,就开始揭短了。

 “柳师兄,祝师兄的一些见地,我跟老师也不赞成,反而胜利这边深得我心。

 祝师兄毕竟有留学的经历,您见谅。

 还是胜利的眼光深沉,当日在陆军总院,我许了他一个药工。

 这小子一句家贫不能脱产,就把我给打发了。

 通过脉象来看,自那日分别之后,胜利就远离了饥饿,偌大的本事,我自愧不如啊!

 早知道,他跟柳师兄有关系,我就不多嘴了,我就说,一个偶尔看医书的小子,怎么能拿陈修远的说辞治病,原来是出自名门啊!”

 知道祝师兄说了错话,之前还顶撞过这位柳师兄,董师这边无奈只能打起了圆场。

 说起当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