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赵宁儿我祖父是朱元璋免费阅读无弹窗 第七十九章 飞来横锅(1)(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因为他们有退路!即便是寒门学子,也有一家一姓全族支撑,考上举人,若不中进士的话或是在家继续苦读,或是去私学教书,或是当个幕僚,哪样不是轻松惬意....哪样不是钱多事少?”说着,侯庸笑了笑,“有了举人就有了官身,可以庇护家族,可以反哺,走到哪里也都受人尊敬!有了举人的身份,更不用愁生计。”

 “更别说那些世家大族!”侯庸又叹口气,“诸位,在朝为官的江南进士不少吧?可曾见过哪个,愿意远离京城去做地方官的,嗯?除非是封疆大吏,对吧?”

 “但是反过来,北方就不行!考不上举人,一辈子抬不起头。没有官身,家族就要......败落!都说穷文富武,可读书也花钱呀!那考取功名,到底图什么?”

 “就说臣,当年若不是考中了,否则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也都要用来抵债!而考取之后,才是真的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

 侯庸的话不能说全对,但必须承认,也有理!

 上层经济决定下层建筑,南北的经济差异还有人文结构,导致着南北学子的心态截然不同。

 尤其是人文,南方是宗族,而北方学子背后没有宗族。

 “臣不是说推行新政是错!”侯庸又道,“新政的好处不胜枚举!”

 在座的都是人精,新政的目的无非就是为国库开源,遏制日益扩大的士绅阶层,加强中枢对地方的权利这三样。

 这三样就是大明的帝国的筋骨肉,让整个大明帝国形成一个拳头,而不是朝堂上如何如何,地方上却各自为政。

 尤其是遏制土皇帝一般的士绅集团,民夫钱粮这样的大事,不可能放在放在他们手中,使得官府收税要人还要看他们脸色,和他们商量。

 就更莫说再往上的官绅勾结,官商串联,乃至在江南士绅在朝中竖立一个又一个的代言人。

 “臣要说的是,李侍郎的方法错了,手段错了!”侯庸继续说道,“太急了!太狠了!”

 “哪个有功名的学子名下,不挂着别人的地?他一去就大刀阔斧以为是雷厉风行,却不知是捅了马蜂窝!他等于是和全山东的学子为敌!”

 “如此,焉能不反!”

 “况且!”侯庸的话掷地有声,“李侍郎本就是南人为官,去山东查案,有心人就会利用他的身份大做文章,说他是为了当年的南北榜挟私报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