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平帝:这是他的兵马!(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黑字旗,随风猎猎作响,周围旗幡如林,气象森严。

  除崇平帝与一众文武百官外,在城门观礼的还有太上皇、魏王、梁王、楚王等一干宗室,南安郡王,北静王等四王八公十二侯等一干武勋。

  在西南角,帏幔四及,彩锦装饰,宫女、内监各持大伞,手捧如意、香花,列队扈从,宋皇后与端容贵妃、吴贵妃等崇平帝的宫妃,另有晋阳长公主、清河郡主、咸宁公主、南阳公主、怀庆公主以及宗室命妇。

  因为宫女、嬷嬷都打起帏幔遮蔽,从下面倒看不清什么。

  “贾云麾,圣上旨意,京营诸军依次通过安顺门,接受校阅。”

  就在贾珩领着受阅军卒耐心等待时,自安顺门一骑快马而来,一个内监手持明黄色绢帛、玉轴而制的圣旨,高声喊道。

  贾珩面色微顿,回头吩咐着行军主簿宋源,整顿军校。

  继而,鼓声响过三通,伴随着一声礼炮首先响起,十五发次第炮响,意味着这已经是崇平十五年。

  而后,八千手持长矛、盔甲鲜明的步兵排成纵队,五百一营,当先而行,长矛如林,如墙而进,步伐有力,更有执旗使左右打着旗幡,向着安顺门之下的大街行去。

  却说安顺门城门上,崇平帝着帝王冕服,立身在伞盖下,举目眺望,左右正是内阁阁臣。

  内阁首辅杨国昌,内阁次辅韩癀,以及李瓒和赵翼两位阁臣列于左右,六部尚书、侍郎,寺监的官员,皆是凭栏眺望。

  只是,此刻街道还是空无一人,多少有些肃杀。

  太上皇看向一旁的永昌驸马,面上现出回忆之色,似感慨道:“这阅兵扬武,当年朕也曾举行过几次,甲兵如林,旌旗羽盛,盛况恍在昨日啊。”

  永昌驸马笑了笑道:“圣上,今日尚可复观我大汉军士威仪。”

  此刻的君臣二人都只当是观礼性的阅兵,与以往正典并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这是脚步声,来了,来了。”

  就在城门楼上的君臣焦急等候之时,一个目力不错的内监,惊喜说道。

  崇平帝点了点头,瘦松下的冷眸微微眯起,徇声而望。

  只见街口尽头现出一队盔甲鲜明、手持长矛的军兵,列队而来,因为大汉军服是红色号坎,此刻列队而来,恍若簇簇火焰,澎湃汹涌。

  八千军卒的脚步声,踏在街道青石板上,整齐划一,恍若雷霆。

  这一下子就让城门楼上的大汉君臣,凝了凝眉。

  而随着八千长枪兵接近,因为城门楼居高临下,故而视野极佳,齐齐望去,一览无余。

  赫然是横竖看,一条线!

  那种令强迫症舒服的整齐,陪着着黑甲红衣的大汉军卒,一股兵马雄壮、威武严整的气势迎面而来。

  单独是气势,竟与大汉历次阅兵,迥然不同!

  “圣上,这……”这时,内阁次辅韩癀面色微变,瞳孔微缩。

  这和以往的阅兵扬武,似乎有些不一样?

  这走的也太整齐了吧?

  此刻,不仅是韩癀,大汉六部九卿、都察院、翰林院的官吏,都是心头一震,紧紧盯着迎面走来的军士。

  一些武勋都是紧紧皱起眉头。

  如论威武雄壮的仪仗列队,自是大明宫含元殿下的大汉将军,但比起眼前齐步而走,不是一回事儿。

  怎么说呢,用后世话说,就是严整、安静,好像无声运转的杀戮机器。

  这时宗室之列,齐王撇了撇嘴,低声嘟囔道:“若是走个队列,也算强兵,那天下强兵可真是数不胜数了。”

  太上皇眉头紧皱,看了一眼齐王,喃喃道:“单独军容不算什么,但令行禁止,整齐划一,这已具强兵之相了。”

  好比电影《英雄》中的秦军行兵一样,那种几千人同作一个动作,金戈大鸣的声音,于肃杀中自有着一股坚定力量。

  崇平帝这会儿,心头微动,向城门楼行进了两步,拢目而瞧。

  忽地伴随着一声“杀”沉喝,行进中的长矛兵,手中的长矛举起,兵刃与甲胄的碰撞声,一收一放,通过安顺门下的正中。

  “杀!!!”

  杀声震天,直冲云霄。

  好似平地惊雷,将正自脸上带着讥笑的齐王,吓得趔趄一下,一旁的楚王搀扶了下,笑道:“王兄,听不得刀兵之声,可要站稳了才是。”

  齐王脸色难看,一把拨开楚王,望向下方杀气冲天的军卒,绿豆大小的小眼中闪过一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惊惧。

  兵过一万,无边无沿,近万人列队而过,那种压迫气势伴随着杀声。

  此刻,只听下方兵卒,喊道:

  “大汉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