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谨细,落落大方,她也明白了自家姑娘的意思。

  是了,逢人三分笑,面带和气,谁都别得罪,不强出头也就不惹是非。

  她们孤儿寡母的,到了京里只要不张扬,凡事不强出头,她们是亲戚上门,不管是谁,但凡顾着脸面,也不愿折她们体面。

  薛姨妈念及此处,心头打定主意,也是欢喜,笑着看向宝钗道:“乖囡,若是你哥哥也像你一样让娘这般省心,该有多好啊。”

  宝钗心头叹了一口气,正要开口叙说。

  “妈,您唤我?”

  却在这时,薛蟠从外间大步而入,晃着一颗扎着紫头巾的大脑袋,笑着说道。

  薛姨妈笑道:“就是唤你,你表兄送回去了?”

  “送回去了,人家骑上马走的。”薛蟠笑道。

  “那歇息一晚上,等明天咱们启程,也能早点儿到京城,”薛姨妈看着自家儿子的脸上挂着憨厚笑容的大脑袋,觉得还是自家儿子看着讨人喜欢,不像那珩哥儿一脸生人不近的样子,看着没有热乎气儿。

  ……

  ……

  贾珩离了薛家所在客栈,回到营寨,已是傍晚时分,进入中军大帐,坐在帅案后,继续整理、书写着新军架构以及作训章程。

  他前世在边防从军,对如何练兵倒是不陌生,但想要训练一只听从指挥、能打胜仗、纪律严明的兵卒,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心力的。

  整个练兵过程,还不能假于人手。

  “回去也需要往军中填充一些家将,比如从讲武堂中寻一些愿意从军的贾族子弟,共同训练,还有军械之事,回京之后,要去军器监看看,千头万绪一般。”

  正在贾珩思忖之时,忽地帐外军卒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大人,宋参军来了。”

  贾珩唤了一声,搁了手中的笔,抬眸看向从军帐外进来的宋源,问道:

  “都妥当了?”

  宋源笑道:“大人,都布置好了,有功将校也各有录名事迹,就等大人前往授功、赏银。”

  贾珩点了点头,离座起身,沉声道:“我这就过去,虽然晚上诸将校庆贺,但也不能放松警戒,着亲兵往来巡弋。”

  说着,也是离了中军营帐,前往对有功将校进行授功奖赏,此举自是为了培养荣誉感和归属感。

  是夜,果勇营军心欣悦,欢呼沸腾。

  玉兔西落,金乌东升。

  不知不觉就是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

  打点好行囊的果勇营八千步骑大军,列队严整,在华阴城外打起旗幡,整装待发,相比初至华阴县,士气多少有些萎靡,此刻士气高涨。

  因为还有五军营左右哨帮助华阴县百姓修补房屋,还要处理一些手尾。

  然而也不知是谁,提前知道了贾珩将要还京的消息,华阴县百姓自发出城相送,万余华阴的黎民,在官道两旁围拢的水泄不通。

  薛家的车队这会儿显然也装点好行李、箱子,准备启程。

  薛蟠用罢了早饭,上得二楼,道:“妈,妹妹,该启程了,珩表兄那边儿都出发了。”

  “好了,这就出来了。”里间薛姨妈的声音传来。

  就在这时,却听得楼梯处急促的脚步声,家仆上来禀告,上气不接下气,道:“大爷,这会儿走不了,城门口被堵住了,华阴县的百姓都相送官军呢,人山人海一样,我们等半个时辰再启程。”

  刚刚在丫鬟、婆子簇拥下,走出厢房的母女二人,听着外间的话,就是面面相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