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看不大起。

  众人闻听陆理之言,都是一片讥笑,这是学霸对学渣无情的嘲笑。

  闹得梁元一张胖脸通红,怒道:“本官懵然不知,焉知还有此情?”

  “既懵然不知,何不分青红皂白?”贾珩沉喝一声,打断粱元辩白之语,冷声说道:“登闻鼓为圣上垂聆民情,体察民心而设,如闻鼓声,以圣上之贤,纵在用膳,闻民喊冤,想来也会……投筷弃箸,食不下咽!而你粱大人听到鼓声,却如临大敌,畏民喊冤,以为呵斥本官,就可隔绝中外,欺上瞒下,尔为朝廷命官,三品大员,累受皇恩,却闭塞圣听,堵绝言路,玷辱圣上德誉,究竟是何居心!”

  “你……你……”粱元闻听如疾风骤雨般,还带着押韵的指责,一张胖乎乎的脸盘子青红交错,尤其听着周围附和的讥讽之音,排山倒海,似要将自己淹没,心头既是恼火,又是羞愧,想要拂袖而去,但又觉得太过狼狈。

  “诸位,朝廷举子被东城帮会青皮无赖殴残,官差被他们伏杀,珩为朝廷武勋,岂容此等宵小肆虐神京,伐登闻鼓,扣阙于上,正为大汉靖诛彼辈!”贾珩高声喝道。

  一众官吏闻言,无不群情汹汹。

  “同去,同去!”

  这里不得不说,昨天虽得贾珩禀告,崇平帝着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贺均诚会同都察院、京兆衙门察察此事。

  但其实只是口谕,就根本没有在今日之朝会上提及此事,故而百官不知。

  这是内阁首辅杨国昌控制影响的作法,待调查出来结果,再行通报中外,彼时尘埃落定,纵有一二物议,也不会天下哗然,群情激愤。

  这在后世也是如此,就是关起门来处置,等事情尘埃落定,或是突然一个重磅通告,字少事大,或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有心之人想要酝酿舆论,都酝酿不出来。

  所以贺均诚在内阁首辅杨国昌举荐自己为主要经办人时,就投以感激目光。

  因为,这位阁臣就不用面对口诛笔伐的士林舆论,而待亡羊补牢之后,那时,通告一出,士林舆论哗然一阵,见着处置得尚算圆满,纵又弹劾,也不会动摇他的大学士位置。

  而崇平帝,也是出于某种平衡朝局的考量,算是默许了此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