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二十二章 伤敌八十自损一万(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优势,但弹药折损严重,火器也多有磨损,再遇战事必定打不出昨日之战的威猛,所以非迫不得已,便如此撤回大明,此战便也算顺利收官。”

  王守仁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很清楚,大明之前进行了三场战事,前两场战事都是兵不血刃,没有参考价值。

  威慑住察哈尔部各路人马的,是昨的“官山之战”,但昨一战也没法再复刻,就算鞑靼人全面冲杀过来,大明一方的火炮和火铳也不再有足够多的弹药,完成范围内无差别的攻击。

  且随着火炮和火铳发射次数的增多,炸膛的情况也会比之前更容易发生。

  在王守仁看来,既然己方的火器已经出现了磨损和弹药剧烈损耗的情况,就没必要继续与鞑靼人血战,能顺利撤回大明,把胜果带回去,其实比再杀更多的敌人,也更具效用。

  ……

  ……

  王守仁的军队,在稳步回撤。

  鞑靼王子巴图蒙磕人马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不过鞑靼各路增援的人马也在增多。

  到翌日时,大明后方尾随的鞑靼各路兵马数量,已超过四万。

  鞑靼人近乎把所有能调度的后方留守人马,都调来打王守仁这路人马,倒不是他们想阻截不让王守仁带兵回去,他们得到调令出兵时,是知道自己后方的部民正被王守仁追赶,等增援过来之后才知道作战已经结束了。

  失去的已经没法挽回,只能避免王守仁继续带兵西进追击,那就不如“目送”王守仁带兵离开。

  至于巴图蒙克回来之后会责罚他们……

  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

  法不责众,现在没有哪路人马敢去跟王守仁所部正面交战,谁都不想送死,既然王守仁都已经选择撤兵了,就算换你巴图蒙克回来,给你十万大军,你真的敢直接去跟王守仁玩命火拼吗?

  这场仗打完,以后日子还过不过了?

  把王守仁和他的六千兵马给阻击剿灭了,草原部族损失个几万人马,回头大明就没人杀过来了?

  张周你们能应付?还是就觉得这一战,能让大明从此放弃攻势而选择继续固守?

  至于不甘心……

  没有什么甘心不甘心的问题,因为以往每次鞑靼人进中原劫掠之后,每次回撤的时候,大明的军队也是目送他们离开的,不是不想阻击,只是要计算成本。

  “按照地形图,从此处到威宁海,需要两两夜以上,中途休整的话,或需要走三,而从威宁海撤到有大明兵马驻扎的猫儿庄,大概再需要走一一夜,沿途不能过多停歇!”

  王守仁趁着阵前会议时,跟军中将领传达了现在的情况。

  大概需要四四夜的时间,南撤到大同镇外线兵马所驻扎的猫儿庄,那里也曾经是他成名之战所进行的地方。

  如今大明已在猫儿庄筑城,大同地方也驻扎了至少万数的兵马在此处,并重新设立了烽火台,往北再到威宁海,都是大明兵马巡逻的区域。

  “好在此番是轻兵南下,若遇鞑靼主力围困,不得不战,才可战!否则一律避战!”

  “以鞑靼人进入到三里范围之内,或阻路而不退为标志!”

  鞑靼人不主动开战,大明一方不去追击,也不主动寻求作战,这是王守仁所定下的撤兵原则。

  如此也算是给鞑靼人释放了一定的“善意”。

  你们可以为了面子,跟我们来决战,我们也不是怕与你们作战,但请考虑清楚作战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六千人已经杀了你们过万的人丁,已经杀够本了。

  往后再杀的,那就是我们赚的。

  谁愿意当添头,谁就请上来展现你们的实力,别是当了添头全军覆没,其余几路人马还只是眼睁睁看着不过来驰援,到时你们部族的女人就要被他人所继承,你们的牧场也要被别人所占。

  ……

  ……

  王守仁正在按部就班撤兵之郑

  大明按照约定,本应该在鞑靼王子撤兵之后,完成各路出兵,并尽可能做到各点开花的各路将士,却在出兵方面并没有做到协调一致。

  这跟杨一清迟迟未将鞑靼撤兵的准确消息传告出去有关。

  杨一清也不清楚巴图蒙克撤兵的原因,对于草原上的战事,他近乎是一无所知的,京师也未及时把王守仁进犯草原的消息传过来,他现在还正在纠结于跟朱凤有关“奏功”还是“请罪”的细节。

  秦纮也是保守派的。

  明明延绥周边的鞑靼骑兵已经撤走,秦纮也认为有可能是鞑靼饶“诱敌之计”,最好就是先观察。

  反倒是偏头关一线,当王琼得知鞑靼人已经莫名开始回撤的时候,他是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