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挥舞起手上的长剑道:“继续往西,一一夜之内,必须要有胜果!”

  他规定了期限。

  要在一一夜内完成剩下的追击任务。

  否则鞑靼王子的五万主力会从宁夏快马回来,而且鞑靼各路的人马,不但是察哈尔部,还有别的部族,会在巴图蒙克这个名义上的草原大汗号召之下集结过来……他们这路人马的火器再厉害,也没法一次面对近十万的鞑靼铁骑。

  主要是炮弹不够用。

  而且六百门炮和四千杆燧石铳,打个万八千的鞑靼骑兵跟玩一样,可要是遇上鞑靼人四面围困,对方以铁甲盾牌等缓慢推进,他们手上的兵器又会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要趁着鞑靼主力完全集结之前,王守仁要完成他肆虐草原的理想。

  ……

  ……

  大明军队,又继续展开追击了。

  当他们登上之前鞑靼人驻兵的山坡,从山丘丘顶望向另一边西南的方向,每个大明的士兵都知道之前那七千人马为何要拼死一搏了。

  连片的牛羊,无数的普通牧民,还有大批正在转移的马车。

  远远看过去,也不过才距离二三十里的样子,远比预想中的距离要近。

  此时每个大明士兵的眼睛里都带着血丝,刚完成了战场上的杀戮,而现在他们所面对的,就好像是不设防的敌军营地,可以冲下去随便的厮杀,甚至可以让鞑靼人就此断子绝孙。

  “杀!”

  当军令下达,大明的骑兵分成三路。

  前军共一千人,主要负责驱赶和狙杀鞑靼仍旧成规制的防守骑兵。

  中军两千人,以钳形冲杀过去,负责进行平推扫荡。

  而后军则最多,有三千人马,除了保证必要的冲锋速度,也要防止后方鞑靼人掩杀而来。

  大明这边毕竟是在后有绝对战斗力鞑靼追兵的情况下,完成对前方敌饶屠戮,所以最主要防备的,还是后方鞑靼集结后超过一万三千饶兵马。

  ……

  ……

  大明的骑兵快速突进。

  鞑靼普通的部民,尤其是老弱妇孺,他们已经知道后方己方的败绩,知道他们的族人在大明军队面前近乎是不设防,等于是任由大明军队屠杀,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近乎全部族的牛羊都舍弃。

  妇人和一般能上马的,都骑马继续往西跑,孩子基本是跟着母亲或是老人在马上,还是有很多老妇人、老弱等负责留下来驱赶牛羊阻挡大明军队的攻势。

  鞑靼人临时所布置的防线,根本无法阻挡大明骑兵的铁蹄。

  但有一点,那就是他们冲在前面逃跑的族人,诸如带着孩子上马的妇人,基本上在行进速度上要比大明一方还快了一些,主要也是因为大明军队这边也带着负重,以及有牛羊和散落的鞑靼辎重、车驾等挡路,并不能做到全力冲刺。

  二十里的距离,不过才一个时辰,便已经追到。

  白色的羊群,跟大明一千先锋人马交汇,而大明的将士用火铳和长枪等,从羊群中杀开一条缝隙,牛羊被冲散的同时,大明后续上来的人马将鞑靼人遗落的车驾和帐篷等扫开,为后续人马追杀提供便利。

  而鞑靼一方也开始四处放火。

  放火烧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家当,但为了能阻滞大明骑兵冲锋的步伐,对他们来似乎也不在意了。

  甚至有很多老弱直接点燃了自己,试图在大明骑兵靠近自己的时候往大明骑兵的方向冲过去,临死之前都想为保护族人提供一点帮助。

  但大明的骑兵心头所铭记的,都是鞑靼人曾经在大明的边关劫掠和杀戮,面对这么一群老弱妇孺,似乎没有一个人会心生怜悯。

  在一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代,任何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建立在王化的基础上,大明跟鞑靼之间好似是生的仇怨,这股恨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是王守仁也没有去以仁义规范自己的军队,他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跟鞑靼的正规军作战,他的目的就是要荡平草原。

  继承他偶像王威宁的遗志,同时这也是皇帝朱佑樘的毕生梦想,也成了他王守仁的理想。

  ……

  ……

  大明的先锋人马出色完成了开路的任务,但也不能保证每个方向都能令后续的人马穿过。

  鞑靼后续追击的一万三千多兵马,居然是眼睁睁看着连己方半数兵马数量都不到的大明军队,在朝他们的族人老弱妇孺下手,却还没法直接冲锋上去。

  因为大明的军队在慈时候仍旧保持了队形的完成,主要的火炮等火器,基本都留在后军之中,而先锋人马主要所使用火铳、弓箭和冷兵器,仍旧能出色完成任务。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