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张周巴结王威宁呢?

  马文升先打量了一下刘健,见刘健闷着头走路,只在听而不想发表意见,他这才道:“历朝历代,近臣都难以根绝,若近臣出身文儒,未做有损朝廷法度之事,其实也未必要严防死守。堵不如疏。”

  谢迁笑道:“那马部堂你来疏?”

  他就差说,伱马负图说得轻巧。

  感情你是兵部尚书,大权在握,不是皇帝的顾问是吧?

  可我们这些内阁成员,称呼起来好听,什么中堂、辅政大臣、隐相的,但能跟以前的宰相相比吗?我们就是皇帝的顾问!

  张周这种皇帝近臣幕僚的身份,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我们内阁。

  你这个兵部尚书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刘健看出来谢迁是在抬杠,他这才开口道:“张秉宽尚未正式入朝,如今言他对朝事的影响,过早了些。还是等今年春闱有结果后再论……先前也没问及有关建昌伯和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的事。”

  谢迁笑道:“彭泉过几天就会被押到京,估摸着也是进诏狱,跟张家外戚做伴去。”

  正说着。

  对面过来两个人,前面引路的是太监,而后面跟着的是成国公朱辅。

  双方没正式碰面,只是远远打了个招呼。

  谢迁道:“先子从军,后父上阵,成国公一脉这是要上阵父子兵,马革裹尸啊!”

  张懋和马文升同时看向谢迁。

  那眼神好似在说,你谢于乔话可真多。

  ……

  ……

  清宁宫内。

  朱祐樘带着张周去给周太后问安,朱祐樘没让张周单独来,就是怕周太后单独跟张周提及有关纳妃的事。

  “很好,贡院出来,也精神了许多。看来是高中在望。”

  周太后笑望着张周。

  张周赶紧自谦两句:“高中之事,不敢奢求。”

  朱祐樘笑道:“皇祖母,就算秉宽不中进士,朕也跟大臣们商议好了,让他进翰林院授检讨之职,让他有机会为朝廷效命。”

  “翰林检讨?很好。”周太后对此也很支持。

  不过就是个传奉官的事。

  从成化年间开始,传奉官已成为皇帝的特权,随便给谁赐官,跟大臣通知两句,那都算客气的。

  “但若是能以进士入朝,还是能平息他人议论的。”周太后提醒道,“这应该也是皇帝你的心愿吧?”

  “是啊。”

  朱祐樘点头。

  给个翰林检讨,张周始终只是个举人,以后再想往上提升,必然涉及到扯皮等事,升到一定程度就没法再升了。

  就算是给传奉官,也会出现起点高,但期望值低的问题。

  指望举人当翰林学士?还是当内阁大臣?举人当官始终还是有局限的。

  “不过皇祖母,朕觉得,若是秉宽本次会试不中,让他再等三年,有些可惜了。”朱祐樘也说得很明白。

  这只是权宜之计。

  周太后微笑着点头,再道:“皇帝,听说最近勋贵中,有很多人跟秉宽走得很近,先前哀家也想让周家人跟他多走动一下,但听说哀家的两个侄子,只是去那边走了一趟,就没再去,是这样吧?”

  朱祐樘望着张周,他对此显然并不知情。

  张周道:“是的,太皇太后。”

  “太不像话了,西北用兵,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他们也都能错过。”周太后这是在听说朱凤那不成器的,跟着王越去西北,都能混出名堂,眼气了。

  外戚得爵,跟武勋得爵,那能一样吗?

  周太后道:“哀家年老了,只希望皇帝能记得周家人。”

  “是。”

  朱祐樘嘴上应了,但心里却不以为然。

  对于外戚的使用,皇帝还是很谨慎的,别看朱凤不着调,但人家好歹是成国公家的孩子,上阵杀敌拼命的事,就是武勋家孩子的事。

  “好了,秉宽你有时间,去见见长宁伯,剩下就不多说了,哀家要去礼佛!”

  周太后虽然没明说。

  但张周也听出来,有关给皇帝找女人的事,周太后这应该是暗示了她的弟弟周彧。

  既然不能在皇帝面前说,那就要换到宫外,去找周彧说。

  张周心想,这老太太……很诡诈啊!

  ……

  ……

  张周入宫第二天上午,仍旧跟皇帝谈了许久,临近中午时,才终于能出宫。

  什么练体操、娇妻美妾、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张周都没心思去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