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以王越节制九边军务?

  皇帝怎么这么相信王越?不怕这老小子造反的?

  朱祐樘幽幽叹道:“王威宁为朝廷征战半生,立下诸多的功劳,在先皇时便已是兵部尚书,若立了如此功劳,朕还只是让他做个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便显得刻薄了,也不利于对功勋的彰显。诸位卿家以为呢?”

  没人应答。

  皇帝的话,没逻辑上的错误。

  在王威宁没立大功的成化年间,王威宁就是以正职的兵部尚书去西北领军务,贺兰山一战时,王威宁也是左都御史。

  现在只给他个虚职的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有什么问题吗?

  只是皇帝那句“到时回朝,再做定议”有点可怕。

  这意味着,如果皇帝调王威宁回来,那王威宁就至少是个正职的兵部尚书,马文升就要靠边站。

  谢迁走出来,以稍微温和的口吻道:“陛下,让王威宁节制西北多处关塞军务,会不会……职责太重了?”

  不说他权大,只说他压力大,意思是,咱要找人给他分担一下啊。

  朱祐樘道:“能者多劳,如今也只有他的名声,方能震慑西北宵小。诸位卿家不会对此也有何意见吧?”

  谢迁也在苦笑,随后退回臣班。

  “朝议继续吧……”

  朱祐樘好像已占据了绝对上风,随后也先跳开这话题,转而先说别的。

  ……

  ……

  朝议结束。

  朱祐樘先回乾清宫,等候内廷的小会,而刘健、谢迁和马文升随后将会往内廷去,而在走之前,他们就先被大臣给围住了。

  “陛下此举分明是在纵容王威宁,西北军务全在他一人之手,若是他有不臣之心,京师周遭如何应对?”

  大臣们明显对王越不放心。

  这老小子,没事就喜欢贿赂上级,喜欢结交内官,巴结人的手段是一套一套的,怎么都不像个正面角色。

  现在把西北的军务都交给他一人,万一这老小子想造反当皇帝可怎么办?

  谢迁笑道:“不至于吧?王威宁到底也是大明的臣子,而且以他的年岁……”

  谢迁就差说,王威宁想当皇帝,也要先问问自己的身体受不受得了,死过一次的人了,还他娘的想乱来?难道西北没有守备中官,没有武勋挟制他的?他说造反,手下的将领会跟着他干?

  再说了,这老小子不是一向都只是想把威宁伯拿回去?

  就算王威宁觉得他有实力把大明王朝给推翻,他有自信自己的子孙能守得住?首先他的家眷就全在京城,到时皇帝直接杀了他全家,让他来个断子绝孙。

  屠滽也皱眉道:“陛下怎么这么信任王威宁?”

  现在屠滽也有危机意识了。

  因为屠滽感觉到,皇帝朝堂上给王越加文职,根本是在针对他。

  你屠滽最近不是老被人参劾说跟李广走得近,还说你昏庸无能,而你自己也多次请辞不被同意吗?

  如果王威宁真从西北回来当兵部尚书,那十有八九是让马文升当吏部尚书,而你屠滽直接致仕回老家就行了!

  就问你屠滽急不急?

  以往屠滽是绝对站在不给王越封侯的立场上的,但有了这件事……他屠滽必然是最先反水的那个。

  永远是拳头没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谢迁嘴角发出奇怪的一声,咧嘴一笑道:“王威宁,呵呵,就那样……”

  他没明说。

  但暗示也很明显。

  王威宁啊,人家最大的本事,就是巴结,如果他是那种正直不阿的大臣,一点缺点都没有,皇帝才不会把整个西北的军权交给他。

  正因为王越身上优点明显,而缺点也很明显,再加上王越之前对皇帝表现出那毕恭毕敬的样子,显得很贪恋名声,甚至还巴结太监、近臣等,丝毫不在乎脸面,这会让皇帝觉得,能拿捏住王越,才会对王越这般赏识。

  谢迁也就差说。

  你们这群人啊,总在批评王威宁不会做人!

  现在看起来,人家做人做得很通透,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不像我们一样需要板着绷着,很多时候为了名声要压抑自己。

  看看人家……

  把皇帝哄开心了,皇帝拿他跟宝贝一样,再看看我们……除了会在朝堂上会跟皇帝争锋之外,还会什么?

  便在此时,萧敬急匆匆过来道:“刘阁老、谢阁老、马部堂,请随咱家来。陛下那边还等着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