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的就不是陈锐该去该留的问题,而是商议一下谁去接掌陈锐手上的部分兵权,再将其调去延绥、宁夏等处防备鞑靼小王子。

  ……

  ……

  第一个议题,就此告一段落。

  紧接着就是朱凤封爵的问题。

  这件事,朝臣的意见基本是统一的……没门!

  你朱凤做哪门子春秋大梦?年纪轻轻去一趟西北,就亲手杀了一个鞑子,说是伱所部取得的军功,还不如说是你捡的便宜,如果这都能赐爵,那大明的爵位也太不值钱,是个人就能去混爵了。

  这次由户部左侍郎许进出来反对:“陛下,朱凤所得之军功,乃总体战略所得,若以起个人功勋定爵,那西北应得爵者不在少数。功勋不得冒领。”

  许进其实想说的是,军功不能重复计算。

  这次的战功是不小,但具体数字其实还没核算清楚,朝廷派去西北的人才刚出发没两天,到偏头关还需要一些时日,至于偏头关周边的监察御史也都还没发会具体的调查报告。

  朱凤充其量只是个参将,甚至连参将都不是,只能算是个游击,官职在总兵官、副总兵之下,其实在这种时候,不论主帅王越的功劳,先论边缘将领的,那就有点不合适。

  大臣们也想说。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朱凤是靠攀关系才随军的。

  其实其没什么大本事。

  如果这种人都能得爵,以后靠他独当一面的时候怎么办?

  朱祐樘道:“朱凤是成国公之子,本就是功勋之后,其在为公主献药治病时,便留下忠义之名,此番西北更是独当一面领兵进城毫不畏惧。就算他年轻,以往无所作为,朕要颁赏于他,也是出自他的忠君体国,出自他的实战功勋,而非瞻循,说他是冒功怕也有失公允。”

  听许进的话,把朱凤说成是不学无术的小人物,朱祐樘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他的性格是……

  护短。

  当然要不是因为张周,朱祐樘再怎么护短,也护不到朱凤身上。

  可现在朱凤就成了皇帝眼中的“自己人”,朕就是要提拔他,你们能怎么着?

  在场大臣很头疼。

  刘健走出来说话道:“以朱凤出身,还有其所得之军功,拟定进爵,也并非不可!”

  这话说出来,令现场很多人侧目。

  你刘老头叛变了吗?居然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

  其实刘健也不过是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别人看不出来,难道刘健看不出来,其实很多军功本来王越能自己领,是主动让给朱凤的?

  从刘健的角度来说,王越是否封侯这件事才更要命,如果把王越的部分军功分出来,分到别人身上,有什么不可呢?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朱凤是成国公家的二公子,而朱凤的大哥又没儿子,不定以后成国公这爵位就传给朱凤了,人家武勋得爵又没坏了原则,干嘛要强行去反对,还去惹恼皇帝搞那么多君臣不和?

  朱祐樘听了刘健的话,登时面露欣然之色,他道:“刘阁老,你还有何想法,直说。”

  其实朱祐樘也知道,刘健肯顺着他的意思说话,必然是有先决条件的。

  这么多年君臣相处,套路他也熟悉了。

  刘健道:“若以朱凤进为伯,那偏关之功勋,当分而论赏,王越之功劳也当另算。”

  “呵呵。”

  朱祐樘笑了笑。

  果然是藏着后招呢。

  另算?

  一个是主帅,一个是手下的将领,难道是把整个军功一块一块分割开,一个一个算完了,剩下没人认领的再给王越?

  你们文官为了限制王威宁,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朱凤进爵的事,先暂缓议,先说王威宁的吧。”朱祐樘主动将话题岔开。

  第一个议题,有关陈锐的,皇帝算是“大获全胜”。

  但随即在第二个议题,也就是朱凤得爵的问题上,文臣给皇帝使绊,皇帝听出来,然后就先转入第三个话题。

  把王越的功劳先给定完了,再说朱凤的事。

  当然还有个隐藏话题……涉及到张周的,这个可能就不在朝堂上说,可以拿到内廷会议上再讲,毕竟连张周自己都没苛求一定要以此军功来获得什么。

  ……

  ……

  第三个话题随即开始。

  涉及到王越军功的部分,现场近乎所有文官都想出来插几句。

  朱祐樘也不让在场的人发表什么意见了,他直接以个人意见为先:“朕让礼部参考过过去近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