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此后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度,逢战事,将士无需自备甲胄、武器、粮秣、马匹等一应军需辎重,将由国家统一分配!”

 “日常,军中将士完全由国家奉养,进行日常操练及军屯,以区别于过去的兵农合一制。”

 一听这话,朝堂上的群臣更是禁不住满脸骇然之色。

 庆忌这是要改革军制?

 是的!

 在这之前,不止是吴国,天下列国,包括夏商二代,所用的兵役制度,无不是兵农合一制,即寓兵于农。

 就庆忌所知道的,历朝历代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

 每一种兵役制度都有好有坏,利弊不一。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

 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

 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

 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将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

 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

 至战国时,却坑降斩级,动以万计!

 如齐顷公鞍战败北逃回去的时候的情形可知,其时正式的军队虽败于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而《战国策》载苏秦说齐宣王之言,说“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竟不守;战而不胜,国以危亡随其后”可见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调出去,充作正式军队,这是战国时兵数骤增的原因。

 在历史上,真正全国皆兵的,怕莫若此时了!

 所以战国后期,秦楚皆带甲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