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能带出游戏物品太叔邱 第094章 有多暴就有多甜(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当然的样子?你可知道这有多难得?”

 沈昼锦的手停了停。

 她之前刚从现代位面回来,见惯了军纪严明的现代兵哥哥,确实不觉得很稀奇,但她自觉得还挺中肯的,所以才格外注意,难道是她的表情还不够惊讶吗?

 谢思危正色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沈昼锦吃不下去了,慢慢的放下碗:“听过。”

 她听过,也亲眼见过,还曾经亲手杀过,比土匪还凶残的官兵。

 梳子是有齿的,所以梳子梳过之后,还会有些残留;篦是密切梳,所以篦子梳过空空荡荡;剃就更不用说了,赤地千里,真正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谢思危续道:“孙子兵法读过没?‘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因粮于敌,字面意思就是从敌人处取得粮草。

 从敌人处怎么取得粮食?还不就是屠杀掳掠,以战养战的意思?

 古人军纪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严苛之极,但并没有什么“军民一家亲”。

 残暴和军纪严明并不冲突,事实上,保证军队的野性,是许多将领极为赞同并身体力行的,屠杀掳掠也是军队的正常福利,杀良冒功之类的事情,更是屡禁不止。

 为什么呢?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时粮草是重要的物资,可是在这种时候,运粮不光是“粮”本身的调度,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车马,过程中还有可能被敌人袭击。

 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所以孙子兵法提出了速战速决、因粮于敌,粮草直接就地从敌国境内获取,减轻本国的负担和运输压力,还能削弱敌国实力。

 后世还有人进一步引申,提出了“分众掠地,取其秋谷;破地降邑,取其仓粮;或德盛而恩深,民咸馈献;或以权而济世,抄获为资”(注:引用自《草庐经略》)

 这原本是一种权宜之计,后来便成为了一种常态,冒死投军为发财,这就是大众的认知。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沛公“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就可以判断出“此其志不在小”。

 正是因为这并非常态。

 就连千古名君李世民,当初想接受投降,都有人劝说“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柰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注:引用自《资治通鉴》)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士兵们奋不顾身攻城,就是为了城中的金银财物,现在接受了对方投降,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以至于李世民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小金库安抚。

 一直到后来,岳飞的岳家军,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且坚决执行了,就连金兀术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非常难得。

 但,这也需要充足的后勤补给,否则的话,真到了人要冻饿而死的地步,什么军纪都约束不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