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处方。

 古代看病和抓药是分开的,看病要付诊金,抓药再付药钱,惠民药局则是不用诊金。

 当然你要在惠民药局抓药也可以,比市场价起码便宜三分之一,是普通穷苦人得病后的首选之地。

 如果在荒年,或者突发瘟疫的时候,惠民医局则会转身成为慈善医疗机构,免费给老百姓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

 这在古代绝对是朝廷举办的一个大善举。

 相对比,如景室堂、古生堂、泉明堂等等医馆,则是属于“私立医院”,收费高昂,大夫医术高明,所有药品都用最好的药材和秘方,并且服务周到。

 理想的状态,就是穷人去惠民药局,富人或中产去各大医馆,这样做到人人有医,人人得救的良好局面。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理想是丰满的,可是现实却是骨感的。

 朝廷拨款给惠民局,连药钱都补贴了,可是这些拨款最后有多少用到了老百姓身上?用到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身上?这个只有天晓得了。

 反正最后的银子,基本上都进了大大小小的官员腰包里。

 所以现实中的惠民药局,大夫永远是不够的,药品永远是缺货的,病人永远是无奈的。

 当乌思业带着二十个学子来到惠民药局的时候,在门口那条马路上,就已经东倒西歪了好多病人。

 这些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容貌。

 表情或麻木、或痛苦、或哀嚎,就这么躺在惠民药局的大门口,浑身散发出一阵阵的臭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