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进去,只留给苏纪一个清瘦的背影,令他止不住的出着神。

毕竟曾经也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为了学习,苏绥参观过不少中外艺术家的展览。但像今天这样,整个场馆只为他一个人开放的画展,他还的的确确没有参加过。

从入口进去后,迎面而来的先是一副等身高的肖像画。

苏绥定睛一看,画面让正主本人都有些恍惚。

那是他还在国内读高中时候的样子,大概十七八岁,穿着学校的校服,是一身再简单干净不过的白衬衫配黑裤子。

但同样都是白衬衫黑裤子,有的人穿起来就像酒店里的服务员,有的人穿起来就像校园剧里的男主角。

画中的少年眉眼间都透着一股青涩,模样极漂亮,眼神有些忧郁,像是从文字里走出来的人,看上去不太真实。

他推着一辆蓝色的自行车,在一条长长的、金黄色的银杏大道上走着,或许是听到有谁叫自己的名字,带着些微微的惊讶回头看了一眼。

那时的苏绥太年轻了,年轻到就像将要成熟的青李子,一口咬下去,生涩的味道压过酸意,然后才是甜味。

那样的涩感,咬过一口后,一辈子都忘不掉。

距离现在,快十年了,要不是这幅画,连他自己都快忘了十七八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但这就是顾屿安初见苏绥时的印象:碧色如洗的天空,灿烂湛黄的银杏树,干燥微热的空气,恰到好处的微风,细碎如金的阳光,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人群中隽秀清朗的少年。

他推着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周围都是些放学后背着书包的同龄人,慢慢的走在那条开阔的银杏大道上。

宽松的裤腿被盛秋十月的清风吹得微微鼓起,阳光打在少年白皙的脸庞上,给他的小绒毛都渡上了一圈细碎的光晕。一回头,便惊艳无数人的少年时光。

那是年少时的顾屿安记忆中,最色彩鲜明的画面,牢牢占据着他的整个青春期。

如果周路阳在这里,看到这副画后,恐怕也会深深地失神。

那是仅有他们二人曾拥有过的宝藏,就连唐慢书也无法真正用少年人的心态,去感受高中时的苏绥。

但少年顾屿安要比少年周路阳更幸运,因为他真的抓住过这个宝藏。

回过神后,苏绥继续往里走。

这个画展被做成了时光长廊的概念,从进门的肖像开始,就是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的两边,挂着苏绥遇见顾屿安后,不同的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样子。

学生时代的肖像只有两三副,只占据了整个长廊不到四分之一的长度。

苏绥想,大概是顾屿安也快忘了那么多年以前的人和事,在下笔画的时候,记不了太清楚,就没有办法全部画出来。

这就是时光给予人最残酷的地方。

它可以让曾经再痛苦的事都被逐渐淡忘,是一剂再好不过

的良药;可在愈合伤口的同时,也会将那些美好的记忆一同带走。

年少时曾惊艳过自己的、曾刻骨铭心过的,忽然在某一年后的某一天,就变得模糊起来,再也看不清真容实貌。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像是雾中看花,像是水中赏月。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打开记忆的匣子时,好像也同时打开了十几年前的黑白电视机。

再往前走,便从高中时代切换到了和顾屿安在意大利留学的时候。

苏绥在一副横向的画作面前站定。

顾屿安画的是他,而画面中的他,也在画着一个人。

要不是这幅画,苏绥都快忘记,他还会画画了。

画面中的人物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过渡。

他的眉眼仍旧忧郁,秀气的眉毛淡淡的蹙着,似乎在烦恼着什么事。

这个时候的苏绥,其实已经有了后来的几分影子。只是比起后来的淡然豁达,还带着几分苦恼和执拗。而画面的整体色彩,也从这幅画开始,变得有些昏暗,有些雾蒙蒙的。

就像是……就像是沐浴在阴云和旧雨中的老街,懒懒的,闷闷的,让人推开窗户看一眼,便觉得心情郁闷无比,只想在同样昏暗、同样潮湿发霉的凌乱出租屋里埋头大睡一场。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