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溪转头看到大红色的软皮封面,忙道:“对对对,就是这个。”

可可把相册递到阮溪手里,“这是什么相册啊?”

阮溪接到手里打开,和可可乐乐凌爻一起看相册里的照片,慢慢说:“是爸爸妈妈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这是妈妈家的老房子,这是爸爸住过的吊脚楼……”

可可看着一张相片问:“这个是乡下的裁缝铺吗?”

阮溪道:“对,当时妈妈也就你这么大,拎了半篮子的鸡蛋去这个裁缝铺里找老裁缝拜师学手艺,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我学不成,只有你太奶奶觉得我可以。那半篮子鸡蛋,是家里省吃俭用攒了很久才攒起来的。”

可可不懂,“半篮子鸡蛋也要攒很久吗?”

阮溪忍不住感叹:“你们生下来日子就过得富裕,不知道以前有多穷。平时要是能吃到一块糖,那都跟过年似的了。衣服都是打补丁的,夏天还穿草鞋呢。”

多看了几张照片,可可又问:“没有你们小时候的照片吗?”

阮溪摇头,“那时候穷得饭都快吃不上,哪里有照相机这种东西。这还是乡下要拆迁了那一回,我和你爸爸抽空回去,在山上照了这些照片。”

照片里倒也是有她和凌爻的,但是是三十岁的他们,不是十三四岁的他们。

十三四岁时候的他们,永远留在过去的时光中了。

可可又问:“妈妈你十四岁的时候什么样啊?”

凌爻在旁边道:“你和你妈妈长得很像。”

同样的十四岁,同样那一张精致灵动充满鲜活气息的脸。

看完了照片,乐乐又说:“山上还挺漂亮的。”

阮溪手指抚过相片,凌爻继续接着话道:“你们出生的时候山上的屋子都拆了,不然还能带你们去看看爸爸妈妈生活过的地方,是真的很漂亮。”

而现在,只能通过这些老照片看一看了。

阮溪把这本老相册找出来,当然不是只为了再看一看过去,或者说是简单地回忆回忆,而是为了提供相关资料给节目组,让他们拍纪录片的时候搭建场景来用。

或许,还可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再看到过去生活的小小一角。

相册找出来放到房间里,第二天阮溪拿给助手,让助手递去了节目组那边。

因为都是些乡下的小土房子,搭建起来比较简单,也耗费不了多少资金。节目组那边搭建的也很快,主要就复原了三处——裁缝铺、阮家的老房子、吊脚楼。

复原好的那一天阮溪过去看了一下,站在裁缝铺前,看着院子大门外写着字的木板,她有一瞬间恍了神,感觉好像一推开门,院子里便会坐着老裁缝。

当然她推开门,里面没有老裁缝,也没有大咪,但有仿真的葡萄架和摇椅。

房子是假的,里面所有的东西也都是假的,都是对着照片仿造出来的,唯有一件东西是真的,是她和老裁缝用过的——在正屋中间摆着的那台旧缝纫机。

因为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所以节目组希望阮溪出演一下片子里的自己。倒不需要演什么,也没有台词,就是需要一些场景,让内容显得更真实丰富一些。

阮溪觉得自己已经演不了十四岁了,哪怕就是坐着不动。

想了想,她跟节目组商量下来,让可可来演。

确定好以后,她给可可量体裁布做衣裳。

自从离开凤鸣山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做过那些年那些款式的衣裳了。

那两年在凤鸣山,她自己穿这样的衣裳,也给村子里的人做这样的衣裳。

来到城里以后,做了二十多年各种各样的设计,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会拿起剪刀皮尺和划粉,简简单单地给人量体,简简单单地剪裁,简简单单地缝合布料。

阮溪给可可做了衣服和裤子,都是当年她自己穿过的花色和款式,阮翠芝则亲手糊鞋帮、纳鞋底,给可可做了一双当时她们穿过的方口布鞋。

衣服和鞋子做好后,阮溪带着可可去参加拍摄。

这一天家里人没什么事,也都跟着过来看。

阮溪带着可可先去换上衣服和鞋子,然后带她去扎头发。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