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忠纯,心思缜密,可文可武磅礴大气,内可为司徒安定民生,执掌朝堂,外可为大将另一路偏师作战,纵不胜可保不败也。

 费祎自幼聪慧守礼,能力非凡,可为朝中基石,但其性格大度,易于轻信他人,日后还望陛下能够多加任用之时,多以提点。

 董允忠贞不二,铁面无私,乃是我大汉之张汤满宠之流,虽有酷吏之事,却有直臣之心。

 陛下不可因其性格直率而对其放任,此人在陛下身边,可助陛下日省自身。

 郭攸之虽摇摆不定,却有底线在身,此人可中和朝中矛盾,当用,可用。

 向宠业已老迈,不可外放为将,先帝曾对其多为推崇,当可使其坐镇朝堂,稳固四方。

 诸葛乔德行虽佳,却能力不足,吏部一职或可胜任,再进一步,远非他之才华可能胜任,望陛下牢记。

 谢家小子才华出众,其屯田只能,天下能比拟者几乎寥寥,户部执掌天下钱粮,此人日后当可为陛下之左膀右臂。

 石苞好色,却不乏胆识,虽有不堪之过往,却允文允武,进可攻伐城池,退可守卫一方,此人可为一方之封疆大将,却不可世袭罔替。

 石苞之子或有可用,却工于心计,当先辅以德行教化,才可任用为官。

 邓范尽忠职守,天赋异禀,其性格有缺亦无大碍,日后或有人陛下耳边闲言,望陛下牢记老臣早年教授陛下三人成虎之典故。

 文钦骁勇却倨傲,可镇一方却不可独立为将。

 张嶷目光深远,兵法韬略亦是精深,只身体不佳,旧闻皇甫谧最近颇通医理,可让其相助。

 马隆虽孤,却是良臣忠将,坐镇凉州乃天选之人以襄助陛下。

 马钧为将终有些许不妥,日后凉州平定,可入工部继续效力,当可使其成就一番事业。

 刘靖刘迈汉室宗亲,傅嘏张翼,名臣之后。

 李特李雄,虽未賨人之身,却有汉家之心。

 诸多将校皆为天助,陛下德行高深,方可有诸将效忠,万不可妄自菲薄,而失本心。

 言语颇多,不知所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望陛下,听之用之!”

 洋洋洒洒的一封信帛,这是诸葛孔明写给刘禅的,之所以让邓范转交,是因为诸葛孔明已经无法再为刘禅做任何事情了。

 谁都不敢想象,那三世而立的江东大地,竟然让诸葛孔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的稳固下来。

 而稳固江东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第一次的任人唯亲。

 江东世家林立,若是直接施行诸葛孔明的法度治国,恐生是非。

 而诸葛恪能力不俗,加上“任人唯亲”的诸葛孔明,那边可以让江东众人出现一种错觉,那就是他们仍然可以像之前一样生活。

 缓缓图之,这就是诸葛孔明的计策。

 虽说此计有些是非,却也当得,尤其是乱世之中,江东随时都会面临曹魏的进攻。

 自污名声,加上任人唯亲可让江东快速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想要用九品中正之法诱惑江东世家犯上作乱之策便无法顺利施行。

 而等到刘禅天下一统之时,江东世家也就没有翻身之机,到了那时,只要缓缓图之,便可让江东彻底的平稳过度。

 而三个月安定扬州的诸葛孔明,却是在处理玩自己最后一篇公文的时候,写下来了这一篇奏表。

 在落笔的那一刻,诸葛孔明就含笑端坐于桌案之旁,自此再无任何声息。

 大汉丞相,武乡侯,执掌大汉军政大事,亦师亦父诸葛孔明,含笑逝于建业城中。

 时年六十四岁,他终究未能看到天下一统,但是到此,他却再无后悔。

 这位为大汉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臣,就算是死,最后也要将所有的案牍整理完毕,做完自己的最后一件事情,可谓十全十美。

 而就在诸葛孔明去世之后的第四天,和诸葛亮折腾了大半辈子的尚书令,大将军,宜都侯李正方同样病逝于建业的临时府邸之中,

 麾下大军尽数交于向宠负责,和诸葛孔明一样,他去世的时候,也是含笑而去。

 司马师平定曹魏朝堂之后,便听到了扬州之事,他本以为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诸葛孔明的死讯同时传来。

 为此,司马师亲自带领大军前往江东, 誓要先夺寮口,再战扬州!

 而就在刘禅等人同样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之时,大汉又一位名将,魏延于军中病逝。

 让还未来得及有什么动作的刘禅,心中再次蒙上了一层感伤。

 【作者有话说】

 纠正一个上一章的漏洞,最后的刘封应该是刘禅,已经改了,还没审核通过。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