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男神是本山大叔,我就得意这一口儿,那猪腰子脸,嘿!”

“我最稀罕华仔,小伙儿长得水灵啊。”

年轻的同志们:“……”

“媳妇儿?”杨树林过来找媳妇儿,于小妹摆手:“快来。”

杨树林立刻坐过来,加入其中。

于小妹练摊儿攒了钱,也在这条街买了房子,跟于家老两口不是一个大院儿,但是也没走远,其实他们做生意也很多年,要说买楼房都能买,但是他们还是在附近买房了,为的就是能够照顾一下老人家。

这要不说有时候真难说,当初于老头于老太偏心眼儿子,对女儿最不重视,但是他们老了之后,确实女儿女婿养老的,于老头于老太也是刚过世两年,走的时候八十多岁,也不小了。

不过不管是谁都觉得,于小妹夫妻是该养这个老的,毕竟,当初要不是老两口卖房子,他家二林也养不到这么大,现在大小伙子很能干,他是李珍珍的学弟,一样学了医。

大概是小时候的经历,他对这个行业是有一种天然的崇拜。

于家老两口去世之后留了遗嘱,房子给了女儿,现在于小妹一家也过的很好,他家早就买房落户了。从那一年知道婆家是怎么对女儿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带一双儿女回去过来婆家。

她男人杨树林倒是回去过,处理了家里的东西,转移了户口,这才离开。

大概是因为有丈母娘和老丈人的对比,他是真的对自己的父母失望了,该给的养老钱,他也会给的,就是按照他们村里的普遍情况,不过杨树林也不会寄给他父母,反而是寄到村里,由村里给钱。

他信得过村长的人品,信不过父母的人品,后来村长家的孙女儿考到了首都,他跟于小妹有时候也帮着照拂小姑娘。当年啊,村长真是帮他们家很多了。

杏儿也记得小枣姐,当初就是小枣姐的太奶奶,她看她没吃的,总是会偷偷省粮食给她吃。杏儿都记得。

这么些年,杨树林的家人其实都不知道他们在首都过的什么样,不过倒是没觉得他们家发财了,毕竟啊,二林小时候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当年在村里就是这样,他家是最穷的。

这现在去了四九城,村里人都晓得是于小妹的父母卖房子治病,他们不晓得治没治好,只是想着,这常年吃药的人,总是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老两口一直留在家乡跟着大儿子,大儿子大儿媳又不孝顺,年轻的时候自然是恭维着两老,那是要等着两老帮衬的,等人岁数大了就不同了。

他们不能给家里干活儿,自然就不招待见了,明明日子都越来越好,他们过得却不如年轻的时候,也没熬几年就去世了。就连公婆去世,于小妹都愣是没登门。

她也没让孩子回去,当初他们交了粮食托付杏儿,他们家虐待孩子不给吃饭,还故意划伤女娃娃的脸,如果不是杏儿自己跑了。她简直不敢想自己回去之后女儿还在不在。

她更不敢想,女儿一个人坐车千里迢迢的跑到首都,中间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

她自己怎么样都行,但是伤害她的孩子,这是一辈子的死仇。

至于二林,二林因为是娘胎里带着的病,一出生就知道这个孩子身体不好,所以从小到大这当爷奶的都没看细看过这个孩子,也没理会过这个孩子。

她婆婆杨母有一句绝世“名言”:“反正都要死,干啥要看他浪费感情?”

所以于小妹也不会让儿女回去,他们对他们都没有感情,她也绝对不会让孩子浪费一分感情对“不重要的人”。

他们家是于小妹当家做主,杨树林虽然有些想让孩子回去,但是想到他父母其实也不待见孩子和媳妇儿,到底还是叹息一声放弃了。而自从他父母去世之后,他跟老家就真的没有什么牵绊了。

至于亲哥哥?

杨树林是看都不看这种人一眼的,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回去办户口的事情,自己大侄女儿找来问:“二叔,杏儿现在上学了吗?她的脸好了吗?”

那股子恶意,他忍不住直接甩了这贱丫头一个大嘴巴子。

他大哥大嫂侄子不服气,杨树林没客气,一打四,虽然没占什么便宜,但是也没吃亏。

怂蛋。

从此他们夫妻就留在了四九城,这些年他们一直都很努力,跟那有钱人没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