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顶级的医院,不分布在大城市,而是隔三差五,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坐落在偏远的位置,山旮旯里面。

  是,对周围的局部辐射范围内的人来说,是有利的,放心且安心,就医近,求医简单,甚至还有熟人,随便就看了。

  但是,它能够承担的业务量,与它真实的业务量相比的话,其实存在着供大于求,那么要填补上这些,必然会有另外一些偏远地区的病人,跋山涉水,花费更多的资源,过来就诊和求诊。

  所以,中心聚集,好的医疗资源,中心固定,先集中在大城市,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目前,华国医疗资源的分布状态。

  五十年代,就有一句话,北和协,南湘南,西华西,东齐鲁,中同济。

  如今的形势,与之前大不相同,但仍然有北和协,南粤山,西华西仍然鼎力,中同济仍是一枝独秀,东边,却不再是齐鲁医学院为顶牛了。

  现有的,我们国家的顶级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与世界,存在着差距吗?

  存在,而且最顶级的那一批,差距还不小。

  但是,在次顶级的那一批,还有差距吗?没有了!

  可以这么说,我们国家那些顶级医院的专家和教授,也能出国讲课,出国教学,出国担任主刀,不会比很多,除了极少数的专家和教授差很多!

  而且,我们的数量,是比较多的。

  在这样的分布下,那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肯定是再次分层,一部分人,继续去追高攀登山峰,纵向发展,与全世界的学术人员,医务工作者,共同竞争。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必然要做出来,与上述人目的不一样的努力和奋斗,那就是把次顶尖,或者是次次顶尖的人才,不断扩大,不断下沉到地级市医院。

  如果说,能够把地级市医院,再次打造成如同东南西北中一样结构的次顶级医院,拥有很多专家和教授的时候,那么,百姓再要看病,就又要简单很多。

  虽然做不到出门,到了家门口就能看,至少距离短了,而且,服务的水平,也提高了。

  那这就是目前最终极的目的吗?

  想必不是啊?

  周成继续揣摩,这一次,之所以会让他周成来常市,让杨弋风等人来常市的目的……

  如果把医疗的发展,类同于经济发展的模式类比的话,这个思路,肯定是对的。

  但是,医疗系统,必然是不会同于经济体系的,假如真要这么去类比的话,会出现大问题,那就是逐利。

  华国的公立医院,其性质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

  想着想着,周成发现自己好像稍微有点飘了,怎么开始去揣摩起来这些了。不过,反思了好一会儿后,周成还是评估了一下自己当前的处境。

  自己为何不能去考虑这些问题呢?

  只有去揣摩,只有去旁观,只有去参与,只有去通透,才能够找到自己最精准的定位,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出来。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是需要什么,和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堪破这个的话,那么,对于自己的提升,对于自己的想法,会有很大的助力,而且,如果自己真的能够看明白的话,于以后自己遇到了问题和难点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有莫大好处的。

  甚至,这个问题,周成未必能够找到谁来请教。

  曾地纬不行,桂元平也不行,他们如今身居高位,他们需要思考的是他们该承担的任务,他们必然是要把华国的医疗界,往世界的顶级,去冲击的问题,他们身上要扛着的,是接受其他国家对华国医疗冲击的重任。

  是打造华国的医疗体系,学术体系,甚至是教学任务的。

  蔡东凡不行,蔡东凡要承担的任务,是把他自己的定位先定位好,他要去教学医院,把教学做好,把自己的水平提升上来,多教学学生。

  杨弋风也不行,杨弋风,他目前的定位,周成不知道他自己对自己如何定位,或许,杨弋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未必能够看得特别通透。

  甚至,就连那位副部长,也未必能够给出比较好的指点。

  他看到的局面,会很大,视野很广,但是他并非是真正的专业从业人员,更加细节性的问题,还是得医务工作者去发现。

  方云不行,丁长乐不行,安若也不行,安南也不行……

  周成最后把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一一而过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自己也无法给自己比较好的指点。

  那么,在这个时候,最好的老师,可能就要去从病人、从工作之中的接触和摸索,找了。

  这不是一个指向性的问题,一个单纯的,有范围的缩窄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