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说的是《桃花扇》中的词,而《桃花扇》现在还没有完稿。

不过只是这三句话,没有前言后语,纳兰性德和曹寅只当胤礽有感而发,没有多想,直到他们以后听到《桃花扇》,才满头问号。

《桃花扇》描写的是明末的事,歌颂的是对前明忠贞不二的人,为什么太子会早早知道《桃花扇》中的词?

总不能是大清的太子支持孔尚任写歌颂前明的戏曲吧?

这大概会成为千古之谜。

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并不懂汉语,只听着汉语的韵律,感到特别好听,和特别悲伤。

纳兰性德诗词天赋点满,学了哪国语言就能用哪国语言写诗。他手中已经有许多各国语言的诗词书。

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与胤礽交流的时候说英语,纳兰性德便用英语将这三句话翻译成了诗句。

外文诗没有中文诗那么多规矩,对纳兰性德而言,作诗特别容易。

他吟出三句诗之后,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倒吸一口气,连连称赞。

玛丽女士道:“这是你们大清的诗?”

胤礽道:“我说的不是诗,但容若将其翻译成了诗。我都说过了,容若是大清如今公认最厉害的诗人。他学了哪国语言,就能用哪国语言作诗。说来,容若把自己在大清的诗翻译好带来了。”

在外国,很难解释“词”和“诗”的不同,就全说是诗歌了。

胤礽要用文化开路,树立大清文雅友好的形象,纳兰性德的词自然不会少。

胤礽之所以先翻译纳兰性德的词,而不是唐诗或者宋词,是因为纳兰性德还活着。

让外国上层人士先崇拜  纳兰性德的词,显然对大清好处更大。之后他们了解了中国诗词,自己就会去学习中国其他诗词,不用胤礽刻意推广。

胤礽和威廉三世、玛丽女士成为朋友的这几月,他赠送给了对方东方的礼仪书、历史书和诗词书。这些珍贵的书籍被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带去了英国,后来被皇室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胤礽也通过这些看似散漫无刻意的交流,成功让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认可了大清在宗教方面的态度,争取了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在大清反对罗马教廷上的支持。

当威廉三世和玛丽女士知道罗马教皇居然想插手大清,大清要全面禁止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时,都表示会竭尽全力支持大清。

他们也彻底将大清这个敌国放在了自己朋友的位置上。

比起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同样厌恶罗马教廷的英国和荷兰,不才更应该是大清的同盟国吗?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胤礽成为他们的至交好友时,大清的大皇子、直亲王胤禔,也已经成为詹姆斯二世的忘年交。

“来,喝酒!”胤禔举起大杯葡萄酒。

“来,碰杯!”詹姆斯二世也举起酒杯。

一老一少碰杯,然后吨吨吨,那豪迈劲,看得给胤禔当侍卫的鄂伦岱和噶礼眼角都在抽。

混蛋如鄂伦岱和噶礼,都在担心胤禔的身体了。

詹姆斯二世在后世外国人眼中,只有一个光明革命被赶下台的倒霉鬼一个影响。

他倒霉、他懦弱、他被国家抛弃流亡海外,他仿佛一个没用的小丑。

但胤禔所见到的詹姆斯二世却是一个坚毅勇敢的老军人。

事实上詹姆斯二世也是。

詹姆斯二世年轻时候,国内共和派和保皇派打得厉害,他被囚禁,扮成女性逃亡到了荷兰,之后又去了法国。

这时候的他没有沮丧,而是如一个普通人一般加入了法国的军队,之后又加入了西班牙的军队。

他在法国服兵役的时候,就因其勇敢和军事才华而美名远扬,连法国杜伦尼都十分赏识他。

他回到英国之后,担任了第二次英荷战争的海军统帅,获得了巨大的战果,新纽约就是他率兵攻占并改名。

詹姆斯二世人生的转折点在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期。

那时英国国教对天主教徒的迫害越发严重,他们要求任何英国人接受军官官职的时候都必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